相关习题
 0  113106  113114  113120  113124  113130  113132  113136  113142  113144  113150  113156  113160  113162  113166  113172  113174  113180  113184  113186  113190  113192  113196  113198  113200  113201  113202  113204  113205  113206  113208  113210  113214  113216  113220  113222  113226  113232  113234  113240  113244  113246  113250  113256  113262  113264  113270  113274  113276  113282  113286  113292  113300  235360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19.3×103kg/m3).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
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
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
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

(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______(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
(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下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下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______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下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______cm3
(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______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
(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为测量某金属块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金属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的祛码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所测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g.
(2)把金属块放入装有60cm3水的量筒中,液面上升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金属块的体积是______cm3.该金属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甲所示.
(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
(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乙.
(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问:
(1)工艺品的质量m=______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______cm3.图丙中铜块所受浮力F=______N.(水密度ρ=1×103kg/m3,g=10N/kg)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______、密度比铜的密度______.(选填“大”、“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此结论是否可靠?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同学们使用过很多的实验基本仪器,实验探究技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请你利用使用过的实验基本仪器,设计两种原理不同的方案区分水和盐水(写出实验仪器及方法步骤)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物理量物体质量m/g体积V/cm3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g?cm-3
铁块179107.9
铁块2158207.9
铁块3237307.9
铝块154202.7
铝块2108402.7
铝块3162602.7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______;
不同点是:______;
②铁的密度为______;
③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答:______;
④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为什么?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现有甲、乙两种不同规格的量筒,如图所示,若要量取35ml的水,应该选取______量筒,请在所选量筒上画出液面所在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有下列器材和物品:①天平(含砝码)、②弹簧测力计、③量筒、④刻度尺、⑤烧杯、⑥细线(质量、体积忽略不计)、⑦水(已知水的密度ρ)、⑧长方体小矿石.
岩岩同学测小矿石的密度,主要实验步骤是:
A.用量筒测出小矿石的体积为5ml;
B.将小矿石从水中取出,立即放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盘上,加减砝码和游码,测出小矿石的质量为12.5g.
(1)在调节天平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端调;依据岩岩的数据,小矿石密度ρ=______g/cm3,请你评估:这一实验过程测算出的密度结果将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______.
(2)请利用上述部分器材设计出另一种测小矿石密度的方法.(写一种即可)
A.选择的实验器材是:______(填器材前面的序号).
B.主要的实验步骤:
C.小矿石密度的最终表达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质量m为 ______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液面达到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该液体的体积V为 ______mL.尽管体积测量方法正确,但大家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体积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______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 ______.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硫酸煤油酒精
密度1.8×1031.0×1030.8×1030.8×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2010年5月7日,在第四届广东省中学物理教师创新实验能力展示交流活动中,来自潮州的黄杰华老师设计了一个“巧妙测出不规则固体密度”的实验.该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取g=10N/kg):
①将两个已调好零刻度的弹簧测力计悬挂在铁架台下,将一溢水杯和另一空杯用细线拴在测力计下,向溢水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水满过溢水口流入空杯中;
②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1和G2
③将一不溶于水的小石块用细线拴住并慢慢放入溢水杯中,此时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另一杯中,当水不再流出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G3和G4
④根据以上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小石块密度r.
(1)上述实验中,他测得G1=0.94N,G2=0.40N.G3和G4的读数如上图 (b)所示,则G3=______N,G4=______N;
(2)实验中,小石块排开水的重量是______N,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m3
(3)小石块的重量是______N;
(4)通过以上数据,他得出小石块的密度是______kg/m3
(5)若将小石块换成一个小盐块,其它步骤不变,不考虑弹簧测力计读数的误差,
则他测得的盐块的密度ρ′与它的真实密度ρ相比,ρ′______ρ(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1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质量和密度(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自制土密度计并测定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刻度尺、圆柱形竹筷、细铅丝、烧杯、水、待测盐水.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筷的一端缠上适量细铅丝,制成土密度计.
②用刻度尺测出竹筷的长度L.
③把土密度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1(如图所示).
④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液面上竹筷的长度h2(或把土密度计放入盛盐水的烧杯中,静止后用刻度尺测出竹筷浸入液面下的长度h2
请将上面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回答下列问题:(ρ=1.0g/cm3,FgV
(1)竹筷一端缠上铅丝,是为了______.
(2)密度计是利用______条件工作的.被测液体的密度越大,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______(选填“越小”或“越大”).
(3)被测盐水的密度表达式:ρ盐水=______.(不计铅丝体积)
(4)小明计算得出盐水的密度为1.05g/cm3,已知烧杯中盐水的体积为400cm3,盐的密度为2.6g/cm3,则盐水中含盐______g.(盐放入水中溶解后,盐和水的总体积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