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16120  116128  116134  116138  116144  116146  116150  116156  116158  116164  116170  116174  116176  116180  116186  116188  116194  116198  116200  116204  116206  116210  116212  116214  116215  116216  116218  116219  116220  116222  116224  116228  116230  116234  116236  116240  116246  116248  116254  116258  116260  116264  116270  116276  116278  116284  116288  116290  116296  116300  116306  116314  235360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所示的是“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__(选“较明亮”或“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如果有一块较厚的玻璃板和一块较薄的玻璃板,实验时应选______的玻璃板.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只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
(3)移去蜡烛B,在原处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显示蜡烛的像,说明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______(填“实”或“虚”)像.
(4)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______)
A、保持A、B两只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观察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选填“能”、“不能”).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像距/cm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12.012.0等大
第二次15.015.0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如图是小刚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1)小刚拿一支大小和点燃蜡烛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移动到B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这里应用______(选填“等效替代法”或“控制变量法”)的物理方法.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原物体______.
(2)发现用光屏不能承接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虚像(选填“实”或“虚”).
(3)若用刻度尺量A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和B点到平面镜的距离,发现它们的值是相等的,这一实验现象说明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l)如图所示,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
(2)实验数据如下表: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12.012.0等大
第二次15.015.0等大
实验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将点燃的蜡烛置于自制的小孔成像仪前,调节二者的位置,在屏上得到如图所示的蜡烛清晰倒立的像,请在图中确定成像仪上小孔O的位置(保留作图痕迹).若将蜡烛靠近成像仪少许,蜡烛的像将 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2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解析版) 题型:解答题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请你解答以下问题: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______,能比较______.
(2)该实验选择两个相同的蜡烛A和B,是为了观察蜡烛B是否与蜡烛A所成的像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3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
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3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下列光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
平面镜中的像
B.
竖直杆的影子
C.
放大的邮票
D.
拱桥的倒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03年历届中考试卷汇编考点:光的折射、光的色散、看不见的光(解析版) 题型:选择题

小明对自动感应门很感兴趣,想了解其原理.他查阅有关资料后得知,自动感应门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感应装置接受到人所发出的红外线,将门打开;另一种是感应装置发出微波来感知向门移动的物体,将门打开.以下设计方案能探究某自动门是哪种类型的是( )
A.速度相同的两个人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B.人以两种不同速度分别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C.门打开后,人在门前静止一段时间,观察门的反应
D.白天和黑夜让人向门靠近,观察门的反应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