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阅读材料
冰 花寒冷的冬天,房间的玻璃窗上常常会结冰,玻璃上冰花图案各异,有的像兰花,有的像马尾松,还有的像一朵朵的梅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其实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房间里的热空气即水蒸气遇到玻璃后放热结成的冰,也就是说是凝华而成的.当最初的冰晶凝成以后,就逐渐向四周发展.但由于外在因素的影响,如有的窗缝里有风进来,风大、风小情况不同;有的玻璃光滑、有的毛糙,有的干净、有的脏,这样,水蒸气蒙上去的时候,就分布不均匀了.当冰晶向四周延伸时,遇到水蒸气多的地方,冰就结得厚些,少的地方就薄些,有的地方还结不起来,或者是结了,遇到一点点热或压力,又融化了,因此形成了各种各样的花纹,非常漂亮.
请回答:
(1)冰花在玻璃的________表面(填“内”或“外”).
(2)有时玻璃窗上形成的是冰柱,而不是冰花,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3)与冰花形成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
A.霜
B.雾
C.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阅读材料
沙漠冰箱住在非洲沙漠中的居民,由于没有电,夏天无法用冰箱保鲜食物.一位物理教师发明了一种“沙漠冰箱”罐中罐.它是由一个内罐和外罐组成,两罐之间填上潮湿的沙子,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食物和饮料放在内罐,罐口盖上湿布.然后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并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这样就能起到保鲜作用.
请回答:
(1)经常在两罐间洒些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阅读材料
眼 睛人类和某些动物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球内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我们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如图所示.
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像,普通照相机是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的.
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20cm.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为25cm.从眼的光心向物体两端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视角越大,对物体的观察就越清楚.
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所看到的像是________的________像,眼睛与照相机不同之处是______.
(2)正常眼睛观察距离为________,最佳距离为________.
(3)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镜子仔细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________cm处最为合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阅读材料
UFO可能是大气现象据报载:近日,在武汉、重庆、江苏等地区的天空中相继发现不明飞行物现象(UFO),有不少人认为是“不明飞行物”或者空间飞行器,究竟是什么呢?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大气透镜”现象.“大气透镜”的原理是:在离地面约42公里高处有一层气溶胶质粒所组成的冷空气团,由于冷空气团的密度比周围空气的密度大,所以这层冷空气团就形成了透镜效应.当远处射来一束光线经过冷空气团时,光线会发生偏折,在离地面几公里的地方会形成一个亮斑,地面上的人看到这个亮斑会误认为是不明飞行物,亮斑会上下、水平移动或停留在空中片刻,有趣的是,如果亮斑会聚在地面上,这时整个光带会扫过地面,会把漆黑一团的村庄照亮得如同白天一样,过后又恢复平静.
请回答:
(1)由文中我们可看出:实际的大气并不均匀,光线穿过大气会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大气透镜”是由什么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
(3)关于UFO,世界上没有定论,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
[ ]
A.完全赞同
B.有些赞同,有些怀疑
C.完全反对
(4)你对UFO还了解一些什么?简单写出来并与同桌交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寻找“往日之光”在科幻小说《往日之光》中,作者鲍勃·肖幻想了一种慢透光玻璃,讲述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
“想像有一种玻璃,光在这种玻璃中运动的速度板慢,通过半厘米厚需要10年,比蜗牛的速度还慢得多,当一块慢透光玻璃制出来时,望上去总是一片漆黑,因为还没有光穿过它,把这种玻璃放在风景秀丽的林中、湖边,带着这些美丽的景致的光陷入慢透光玻璃中,10年也出不来,把在这种地方放了10年的玻璃镶在城市住宅的窗户上,那么,在下一个10年的过程中,这个窗子外面便仿佛呈现出林中湖泊的美景,各种动物无声的前来饮水,空中百鸟飞翔,日夜在交替,季节在变化,身居闹市,犹如别墅.”
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幻想,但关键是要降住飞驰的光,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部分科幻已经开始变成现象.
(1)本文作者进行科学幻想的依据是什么?
(2)在生活和学习中你一定也有许多奇思妙想吧,简要写出一种想像及其依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阅读材料
无影灯的奥秘照射在不透明的物体上时,物体就会投下一片阴影,影子有时是很有用的,例如在发明钟表之前,人们依靠日晷仪上影子的长度和方位来判断时间.影子有时又是很讨厌的,如外科医生在灯光下动手术时,手的阴影妨碍了他的工作,因此,人们发明了无影灯.
在方桌上铺开一张大白纸,在纸的中心处放上圆柱形物体,先在它的一侧点燃一枝蜡烛.你会看到,这个圆柱就会在另一侧投下它清晰的影子.再点燃一枝蜡烛,就会形成两个相叠而不重合的影子.两影相叠的部分完全无光而全黑,这一部分称为本影;本影旁边有半透明的灰暗部分,称为半影.点燃第三枝蜡烛,本影缩小,半影出现多个层次.同时点燃多支蜡烛,这时本影完全消失,半影也淡得看不见了.如图所示.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设计了手术室用的无影灯,大面积的光源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保证手术时有足够的亮度,而没有明显的本影来妨碍医生的工作.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无影灯应用了什么物理知识?
(2)外科手术室里使用的无影灯,可以避免手术时出现手及医疗器械产生的黑影,这种无影灯是由许多发光面较大的________组成.
(3)赤日炎炎的夏季,五泉中学的同学们在工地上劳动,将凉水壶放在电线杆的阴影里,周奥青同学突然提出:电线杆有影子,电线为什么没有影子呢?有四位同学提出了解释,其中正确的是
[ ]
A.射到电线上的光线太弱
B.电线太细,太阳光射到它上面形成的本影很小,未落到地面
C.太阳是个大光源,能把较细电线的四周照亮,在地面上几乎看不到影子
D.电线杆是竖着的,电线横着不会形成影子
(4)为什么白炽灯下面影子很清楚,而日光灯下的影子却不太清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30m/s,为了开辟新航道,某科学探测船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如图所示,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后0.6s被探测仪器接收.
(1)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为了有更好的回收效果,最好用什么声波?为什么?
(2)通过计算说明海底障碍物到探测船舱底的距离是多少?
(3)若探测船在海上航行时,轮船上的一位气象学家将一只氢气球在脸颊上贴了一下,大叫一声,马上向大家发出紧急报告:“海上风暴即将来临”.就在当天夜里,海上发生了强烈的风暴,一只氢气球怎么能预报海上的风暴呢?试分析气象学家判断风暴的物理学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如图所示,在穿衣镜前放个桌子,找两个较长的纸筒和一架收音机,在桌面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画一条跟镜面垂直的直线叫镜面的法线.在法线的一侧平放一个纸筒,送音纸筒的筒口前放上那架收音机,让它的喇叭正对着送音纸筒.打开收音机,让它发出最小的声音.然后在法线的另一侧,拿着平放的听音纸筒听声音,慢慢改变听音纸筒和法线的夹角,当转到如图所示中所绘位置时,听到的声音最响.
请回答:(1)在这个实验里,假如我们把送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入射角;听音纸筒中轴线和法线的夹角叫反射角.根据实验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
(2)你认为此结论有什么用途?请举例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八年级 物理(上) 题型:048
1932年的夏天,一位气象学家随着苏联探险船到北冰洋去考察天气.一天,他在放送探测气球时,无意地将脸颊贴了一下气球,竟感到了一种剧烈的震荡,疼得他大叫了一声.当天夜晚,探险船遭到了强风暴的袭击.
气球的震荡和未来的风暴是巧合,还是有什么联系?苏联科学家舒雷金决心进行一番研究.他们在靠海的研究站上不断放出气球,然后用仪器来记录那些气球震荡的情况,居然发现,在气球发生强烈震荡以后,往往会有风暴出现!简述这是什么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三点一测丛书 八年级物理(上) 题型:048
所有气体都可以液化,但每一种气体都有一个特定的温度,在这个温度以上,无论怎样压缩体积,气体都不会液化,这个温度叫临界温度.临界温度是物质的液态形成出现的最高温度,各种物质的临界温度不同,有的高于常温,如水是374℃,酒精是343℃,因此在常温下他们通常的液态出现,有的低于常温,如氧是-119℃,氢是-240℃,所以我们平时常以为它们是气态的.由此上知识可知:
(1)使气体液化的有效办法是________,对于某些气体,直接用________________的办法是不行的,首先要________________;
(2)氧气和氢气的混合物,采用降温的方法液化分离,首先液化的是________;
(3)电冰箱内制冷物质是氨、氟里昂等,只要将气体稍微压缩就能使它液化并放热,可知这些气体的临界温度较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