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29774  129782  129788  129792  129798  129800  129804  129810  129812  129818  129824  129828  129830  129834  129840  129842  129848  129852  129854  129858  129860  129864  129866  129868  129869  129870  129872  129873  129874  129876  129878  129882  129884  129888  129890  129894  129900  129902  129908  129912  129914  129918  129924  129930  129932  129938  129942  129944  129950  129954  129960  129968  235360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3期 总第159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8

  噪声被人们称为“隐形杀手”,城市中的噪声污染早已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全世界噪声污染调查认为,噪声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严重问题.

  在现代城市中,噪声可谓无孔不入.近年来剧增的城市机动车辆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噪声源.来自机动车、飞机、火车等交通工具的噪声是流动的,干扰范围大.来自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污染虽然相对“静止”,但噪声的强度和持续性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建筑施工现场的噪声一般在90分贝以上,最高可达到130分贝.

  与交通和建筑施工噪声相比,来自于室内的生活噪声往往容易被忽略.家庭中的电视机、风扇、电脑、洗衣机所产生的噪声可达到5070分贝,电冰箱为3445分贝.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表明,当室内的持续噪声污染超过30分贝时,人的正常睡眠就会受到干扰,而持续生活在7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人的听力及身体健康都会受到影响.噪声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容易受到关注的是对听力的损害.长期生活在噪声环境中会引起耳部不适,如耳鸣、耳痛和听力下降;若在80分贝以上的噪声环境中生活,造成耳聋者可达50%.

  除此之外,噪声还可损伤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长期在噪声环境中生活,特别是在夜间噪声环境中生活的冠心病患者,心肌梗塞的发病率会增加.噪声还可导致女性生理机能紊乱、月经失调、流产率增加等.噪声的心理效应多反映在噪声影响人的休息、睡眠和工作,从而使人感到烦躁、萎靡不振,影响工作效率.对于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婴幼儿来说,噪声危害尤其明显.经常处在嘈杂环境中的婴儿不仅听力受到损伤,智力发展也会受到影响.

请你仔细阅读上面的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环保意义上讲,________叫做噪声.

2.家庭环境中有噪声源吗?请你举出来源于室内的生活噪声2例.

3.丽丽家有一台电冰箱,当压缩机进行工作时会发出非常大的声音,到了晚上,这个声音会更加明显.冰箱发出来的这种声音对丽丽会产生什么样的危害?如何能尽可能地减小这种危害?说出你的方法和理由.

4.丽丽发现每次下雪后,周围的坏境会变得非常安静.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她知道由于刚下的雪非常松软,声音“钻”进雪里后经过多次反射,就可以将能量消耗掉,所以“钻”出雪后的声音就会变得非常小.请你根据丽丽的发现,提出一个有效治理城市噪声的方案,并且利用身边常见的用品来验证这种方案的可行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期 总第157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48

小聪同学在物理课上听老师讲,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于是她想抽时间去附近的养蜂场看一看.一天她来到养蜂场,发现箱外聚集在一起的蜜蜂似乎在休息,并没有振动翅膀,可嗡嗡声不绝于耳,后来又发现蜜蜂停在花上,翅膀一动不动,但仍有嗡嗡的声音.她感到很疑惑,难道是老师讲错了吗?回到家后,她又查阅了《十万个为什么》,书上清楚地写着:“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她想,难道连专家都搞错了吗?于是她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建议她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

于是她首先做了下表中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发现蜜蜂的嗡嗡声没有什么变化.经观察她又发现蜜蜂嗡嗡叫时,蜜蜂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在鼓动.她猜想:“小黑点”可能就是蜜蜂的发声器官.于是她又做了下表中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发现蜜蜂不再发声.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试说明小聪同学在实验探究中经历的几个环节.

(2)根据小聪同学的实验探究,关于蜜蜂的发声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3)我们从小聪同学身上可以学到什么?

(4)根据小聪同学的实验能否下这样的结论:蜜蜂的翅膀振动时一定不发声?为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9~26期 总第175~182期 沪粤版 题型:048

观察下表,试写出两个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结论.

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9~26期 总第175~182期 沪粤版 题型:048

稻田“种”画:

  今年7月,日本青森县再次迎来一年一度的“稻田艺术节”!进入青森县,在乡间小路颠簸一段后就到了田舍馆村,这是一个有2000年种植水稻历史的古老小村子.从1993年以来,村子每年都要举办一次“稻田艺术节”,吸引来自日本各地乃至全球的游客到村庄一览巨幅稻田图画.

  当地人自豪地介绍说,7月底是观赏稻田名画的最好时节;每年这个时候,精美绝伦、造型独特的稻田图画会让慕名前来的几千名游客惊叹不已.

  为了达到最好的视觉效果,田舍馆村的农民们从每年4月准备种植水稻的时候就开始忙活了.他们会事先设计好今年要表现的图形,然后在稻田里种植不同品种、有着不同颜色叶子的水稻,从而在稻田里“绘”出各种各样的图画(如图所示).

(1)

农民们在每年种植水稻前,都要根据事先设计好的图形,在稻田里种植不同品种、有着不同颜色的叶子的水稻,从而在稻田里“绘”出各种各样的图画.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白色的稻叶吸收各种颜色的光

B.

绿色的稻叶只反射绿色的光

C.

黑色的稻叶反射各种颜色的光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

如图所示,是游人使用数码相机拍摄的稻田中的“机器猫”的形象.数码相机是一种新兴的照相器材,它同普通照相机不同之处,在于它没有底片,而是通过一个特殊的感光层CCD,将图像的光信号转化成为数字信号保存起来.若游人使用的数码相机的一些参数,如下表所示:

要利用此数码相机拍摄,被拍摄物体离镜头的距离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感光层离开镜头的距离要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9~26期 总第175~182期 沪粤版 题型:048

南国冰雕:

  在中国,由于东北严寒的气候,冰随手可得,所以东北成为冰雕发展最好的地区,其中最有名的是哈尔滨冰雕展.可是在炎热的夏季在南国之都能参观冰雕展,相信令很多人一时难以相信.

  6月27日到8月31日,广州在正佳广场举办了哈尔滨冰雪艺术节——冰雕展.在夏季为市民提供了休闲、购物、娱乐好去处的同时,更是在今夏让市民们在冰上世界过足了瘾.

  本次活动的展区面积达1200平米,用于冰雕艺术展的真冰用量达200吨.其实,早在6月24日,率先展出的冰雕“变形金刚”擎天柱已经打响了冰雕展的头炮,其给市民带来的视觉冲击并不亚于《变形金刚2》.

(1)

水在较低的温度下才会结成冰,水结成冰属于________现象,这个过程要________热量.

(2)

据悉,制造冰雕的原材料是人工制成的冰砖,冰砖的制作和保存要求有特别配套的冷冻技术,使水能以较慢的速度凝固,这样制成的冰才能透亮,且保存时间较长.从物理角度来看,使同样的水在同样的气压条件下的结冰速度变慢时,水的凝固点

[  ]

A.

升高

B.

不变

C.

降低

D.

无法确定

(3)

既便是把冰雕放在低于0℃的环境中,时间长了,冰雕的体积也会慢慢变小,这是因为冰发生了

[  ]

A.

熔化现象

B.

汽化现象

C.

升华现象

D.

凝华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9~26期 总第175~182期 沪粤版 题型:048

关注“极端天气”事件:

  自今年6月份进入汛期以来,我国各地不断出现强降雨、强对流等天气现象,北方高温地区的范围较去年也明显增大.据统计,今年6月1日至8月2日,我国有355个气象站点达到了极端高温事件标准,67个站点日降水量达到了极端强降水事件标准.

  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发生是天气气候周期变化的结果,极端天气的发生和某一个时段的环流异常或海温异常有关.但近几年高温、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是气候长期变化的过程,它与大的气候背景有关,就是全球气候变暖.从温度来说,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极端的高温事件增多了,但低温事件是减少的.从降水来说,全国的强降水可能增加了.因为温度升高,大气的对流活动加强,强降水、冰雹等天气会多一点.

  国家气候中心实时发布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监测快报”,也在不断地提醒着人们注意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防范.

(1)

近几年,我国高温、强降水事件频繁发生,这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下列所说情景不是由全球气候变暖所带来的是

[  ]

A.

土地干旱

B.

海平面上升

C.

大气污染

D.

冰川熔化

(2)

温度升高,会加强大气的对流活动.当温度较高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时,就会形成一条降雨带.既便是暖湿气流携带较多的水分,如果没有冷空气,也不会带来降雨,这说明降雨是一种

[  ]

A.

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B.

汽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C.

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5期 总第171期 沪粤版 题型:048

  在各种短缺的资源中,水资源短缺有其特殊性.特别是在干燥的沙漠中,四处见不到一点湖泊、河流和地下水的影子,到哪里去寻找饮用水呢?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个难题将得到解决,德国研究人员最近发明了一个新方法:向无处不在的空气要水.

  德国某研究所于2009年6月2日宣布,他们开发了一种可以自给自足地将空气中的湿气转化为饮用水的设备,它可以帮助沙漠地区的居民解决部分缺水问题,因为即使在沙漠里,空气中仍含有可利用的水分.如在以色列内盖夫沙漠中,空气的年平均相对湿度是64%,相当于每立方米空气中含有11.5毫升水.

  研究人员说,这种设备完全依靠太阳能供电供热,可在没有电网的地区使用.其核心技术是利用盐水的吸湿作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第一步是让盐水从一个塔形装置顶部流下,并在这一过程中吸收空气中的湿气.然后将盐水泵入一个数米高的真空容器,再利用太阳能加热因吸收湿气而被稀释的盐水,蒸馏出不含盐的水分.

  之所以使用真空容器是为了使这种盐水在远低于100摄氏度时就可以沸腾,从而降低蒸馏过程的能耗.蒸馏水在一个特殊填充管中流出是一个不断抽真空的过程,从而免于使用真空泵.经蒸馏后被浓缩的盐水会被重新导入塔形装置顶部去吸收空气中的水分.

  这家德国研究所的专家说,他们已研制出两种分别供个人和一所旅馆使用的吸湿设备样品,并已在实验室检测中证明这种设备具有实用性.

(1)

德国科学家设计的从空气中取水的工作过程是:当高浓度的盐水从塔形装置的顶部流下时,空气中的水蒸气被吸收,与盐水一起流下;因吸收了水蒸气而被稀释的盐水进入真空容器,在这时盐水中的水又迅速变成水蒸气,水蒸气经过冷却后得到不含盐分的可饮用水.则在上述过程中,水经历的物态变化过程依次是

[  ]

A.

液化、升华、熔化

B.

液化、汽化、凝固

C.

液化、汽化、液化

D.

熔化、升华、液化

(2)

“使用真空容器是为了使这种盐水在远低于100℃时就可以沸腾”,这句话所反映的物理规律是

[  ]

A.

水中含有盐分后,沸点升高

B.

水中含有盐分后,沸点降低

C.

水面上气压变小,沸点升高

D.

水面上气压变小,沸点降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5期 总第171期 沪粤版 题型:048

在澡塘中,我们经常看到洗澡池中插着一根管子在咕嘟咕嘟冒气,水温在不断升高.某同学观察后作出了猜想并进行实验.

(1)如果你也和他一起做实验,那么你的猜想是:________.

(2)而后他找来了一个烧杯,在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给烧瓶加一个中间留有小孔的盖子,并在小孔处插入一细玻璃管,用酒精灯将烧瓶内的水加热沸腾后,水蒸气从细玻璃管口喷出,在离管口稍远处,可以看到雾状的“白气”.这是因为喷出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__现象,雾状的“白气”实际是________.

(3)然后他用导管把水蒸气导入了旁边盛有冷水的烧杯中,也观察到水中在咕嘟咕嘟冒气,并且发现烧杯中水的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分析、归纳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4期 总第170期 沪粤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向天取水

  地球上,水的三种状态在不断地相互转化.水的物态变化,形成了海洋、陆地、大气间的水循环.

  地球上水的储量虽然很多,但是淡水资源却非常紧张,仅占全球总水量的百分之二点七.在干旱地区可通过人工降雨的方法向天取水,其中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是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播撒到云中,使其周围环境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迅速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导致降雨.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一直重视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建造水库便是重要措施之一.

(1)自然界中水的一个循环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

(2)请根据“干冰降雨”的过程提出一个物理问题并回答.

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

简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沪粤八年级版 2009-2010学年 第14期 总第170期 沪粤版 题型:048

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中水的循环路径如下: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体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降低植物的温度,二、促进根吸收水分,三、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时左右达到最高峰.三时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

(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

(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