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0260  130268  130274  130278  130284  130286  130290  130296  130298  130304  130310  130314  130316  130320  130326  130328  130334  130338  130340  130344  130346  130350  130352  130354  130355  130356  130358  130359  130360  130362  130364  130368  130370  130374  130376  130380  130386  130388  130394  130398  130400  130404  130410  130416  130418  130424  130428  130430  130436  130440  130446  130454  235360 

科目: 来源: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2010-2011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检测物理试题 题型:058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如毛巾、棉布、木板等),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三次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比较小车沿水平运动的距离.

(1)为了得出科学结论,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________处释放.

(2)三次实验中,小车在水平面上受到摩擦力最大的是第________次,这说明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________有关.

(3)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摩擦力),则小车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__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2010-201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物理试题 题型:058

在“测量小灯泡工作时的电阻”实验中:

(1)

如图所示,图甲中是刘江同学根据图乙尚未完成的实物图,请你用笔代替导线帮他把电路图连接完整.

(2)

连接电路时,应将开关________,经检查电路连接无误,闭合开关做实验前,应先将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调到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

(3)

闭合开关S后发现电压表有示数,而电流表无示数,可能是以下原因的________造成的(填代号).

[  ]

A.

灯泡L短路

B.

灯泡L断路

C.

开关S接触不良

D.

滑动变阻器某处断开

(4)

故障排除后,刘江同学测出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U、I、R分别表示灯泡的电压、电流和电阻,请你计算出第四次实验对应的灯泡电阻并填入表中的空格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联校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题型:058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提出问题]小明通过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知道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活动课中,他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手指(图甲),看到手指放大的像;然后再用它观察远处的房屋(图乙),看到房屋_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他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进行猜想]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可能与________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

小明在下图所示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结论与应用]分析数据可知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同时发现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就越.

[评估和交流]

(1)用我们学过的知识,通过数据可以知道小明使用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cm.

(2)如果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左右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现出烛焰的像,则可能有哪两种原因?_______;________.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蜡烛到光屏的距离为50 cm保持不变,某同学将一个焦距为10 cm的透镜从光屏移向蜡烛的过程中,光屏上能成________次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联校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题型:058

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________.

直尺的作用目的主要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

(2)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

说出你的判断和想法:________.

(3)图丙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的信息得出实验结论如图,该同学实验得到的数据,他应该怎样处理自己的处理?

处理方法: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________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不能承接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

(5)实验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用到的物理量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四川省眉山市仁寿联校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检测物理试题 题型:058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中是小孔成像的实验,在屏幕上成蜡烛明亮清晰的像,小孔成像现象可以由知识来解释.

(2)为了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小明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他把纸板B旋转一定的角度,发现反射光看不到了,说明_________.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058

在图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 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058

以下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中位置关系时进行的实验,请你帮他完成这次实验(如图所示)

实验器材:两只大小相同的蜡烛、玻璃板、白纸、________(填入所缺的器材)

探究过程:

①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吗?

②猜想与假设:可能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③设计实验、进行实验

实验过程

A.移动点燃的蜡烛位置,再测量一组数据

B.将像和物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起来,用刻度尺测量它们到平面镜的距离

C.拿另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记下此时的位置,即像的位置.同时记下点燃蜡烛的位置,即物体的位置

D.把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

E.先在桌面铺上白纸,纸上竖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在纸上记下平面镜的位置

实验步骤正确顺序是:________

下表是某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5)从上表中可查得出的结论:________

(6)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广东省珠海市文园中学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题型:058

为了探究光反射的规律,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小李想探究反射光线与人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将如何操作?

________

(2)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________.

(3)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

(4)纸板A和B采用________色好一些,因为________.

(5)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O、300、450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县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物理试题 题型:05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某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可能的原因.(写出2个可能原因)

(2)有2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4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请分析以下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写出2个结论)

(3)凸透镜的折光能力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就此问题作出猜想并通过分析表中数据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山东省昌邑市2011-201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物理试题 题型:058

一组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一侧,看到玻璃板后有蜡烛的像.

(1)此时用另一只完全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的纸面上来回移动,发现无法让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你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

(2)解决上面的问题后,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_________.

(3)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好处是既能看到蜡烛A的_________,又能看见玻璃板后的_________,便于研究像与物的关系.

(4)下图是他们经过三次实验后,在白纸上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点的位置,他们下一步应该怎样利用和处理这张白纸上留下的信息得出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