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7359  137367  137373  137377  137383  137385  137389  137395  137397  137403  137409  137413  137415  137419  137425  137427  137433  137437  137439  137443  137445  137449  137451  137453  137454  137455  137457  137458  137459  137461  137463  137467  137469  137473  137475  137479  137485  137487  137493  137497  137499  137503  137509  137515  137517  137523  137527  137529  137535  137539  137545  137553  235360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实验桌上有三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 cm.实验中选用________凸透镜较好.

(2)选好器材后,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的A、O、B位置,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如图所示,此时应将蜡烛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使烛焰的像清晰地成在光屏的中央,此时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

(3)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将蜡烛向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调整光屏位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与原来的像相比将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后,让光屏远离透镜,像变的模糊不清,这种情况和人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时类似,此时若在凸透镜前加上一个焦距适当的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像就会重新变清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关系;

(2)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________的关系;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像;

(4)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________;

(5)交流讨论中,小明说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后面的蜡烛与镜中的像重合,镜中的像跑到桌子下面去了.同学们帮他分析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①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②实验序号1中所成的像应是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然后他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________.(填数字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小红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此实验中,将蜡烛B放置在玻璃板的后方.

(1)小红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

(2)刻度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________;

(3)选取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和物体的________关系;

(4)移走后面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选填“能”与“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小红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课堂上,老师用一套科学器材进行“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演示,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如果入射角为20°,则反射角的大小是________.

(2)课后,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下表所示.经检查,三次试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光的反射定律相违背.你认为其中的原因应该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小明同学在课余时间阅读报纸时看到这样一则新闻:据珠海新闻网2009年3月26日报道:在珠海市五中第六届科技艺术节上,一名初三的学生巧妙利用矿泉水瓶盖消除了学校里铁腿桌椅板凳移动时总要发出的恼人的噪声.他的作法是:把橡皮泥塞在塑料瓶盖里,然后再把盖子扣在桌椅的腿脚上.矿泉水瓶盖的大小刚好合适桌椅腿,安上这种“消声器”移动桌椅腿时绝对没噪声.

由此他想到,像一些大型建筑中,比如国家大剧院是如何消声的?由此引起了他对如何消除生活中的噪声的探究.

通过在网上查阅资料,他查找得知,国家大剧院等大型场馆内的墙壁和顶棚上有一些凸凹不平的多孔的板材,还有如图所示的一种叫做消声尖劈的装置,其消声原理是什么呢?

于是小明同学进行了下列实验研究.

(1)在玻璃圆筒内垫上一层棉花,棉花上放一块机械表,耳朵靠近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能清晰地听见表声,表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的.

(2)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恰好听不见表声.

(3)在玻璃圆筒口正上方10 cm处安放一块玻璃板,调整玻璃板的角度的过程中,在某一位置发现耳朵又能清晰地听见表声了,说明声音通过玻璃板的________进入了人的耳朵,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结论:只要反射的声音不能进入人的耳朵,我们听到的噪声就会________.

(4)用泡沫塑料代替玻璃板,听见的声音明显减弱,说明泡沫塑料这一类材料对声音的反射能力比较________,吸收声音的能力比较________.在国家大剧院内,人们之所以用一些凸凹不平的多孔的板材吊顶,是因为声音遇到这些板材会被________,可达到________的目的.

(5)国家大剧院内演出时,当声音传播到如图所示的尖劈上时,声音经过一次次反射后进入到尖劈的内部,不能反射出来,即在噪声传播的过程中________.这与小明所阅读到的情景中减弱噪声的方法_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该情景中是在________环节减小噪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学习周报 物理 人教课标版中考 2009-2010学年 第27-38期 总第183期 人教课标版 题型:058

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在学习了声学知识后制作的一个小竹笛,他用此装置来探究笛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低与哪些因素有关.当他在竹笛管开口处①向管内吹气时,竹笛就发出美妙的笛声.

(1)吹奏竹笛时,振动发声的物体是________.

(2)当他推拉铁丝环⑥时,竹笛中的________到木劈④的距离发生改变.用相同大小的力从竹管开口处吹气时,发现竹笛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发生了改变.通过查阅资料,小刚知道,在相同条件下,空气柱越长,发声的音调越低.由此可知,当布团⑤分别位于a、b、c三个位置时,竹笛发声音调最高的位置是________,音调最低的位置是________.

(3)他仔细思考和观察周围生活中的乐器,发现________、________等乐器也是根据此原理发声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58

如图所示,手拉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________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58

如图所示,木块的长度为________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058

(2006,北京市)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2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的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