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38339  138347  138353  138357  138363  138365  138369  138375  138377  138383  138389  138393  138395  138399  138405  138407  138413  138417  138419  138423  138425  138429  138431  138433  138434  138435  138437  138438  138439  138441  138443  138447  138449  138453  138455  138459  138465  138467  138473  138477  138479  138483  138489  138495  138497  138503  138507  138509  138515  138519  138525  138533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测量液体的密度
原理
 
,器材
 

方案一: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食用油,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食用油的质量为
 

(3)再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倒入量筒中,测出食用油的体积V;
(4)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该方案会导致所测的
 
不准确,原因是
 
,算出的密度值偏
 

方案二:
(1)将天平置于水平台后,立即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
(2)用天平测出装有适量食用油的烧杯的总质量m1
(3)将烧杯中的一部分食用油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V;
(4)测出烧杯及剩下食用油的总质量m2
(5)计算出食用油的密度ρ=
 
.该方案的步骤
 
中存在的错误,应改为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
 
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
 
处,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得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m为140 g.图(a)显示的是将烧杯中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总质量m,则m=
 
g;
(3)图(b)显示的是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的酱油的体积V,则V=
 
cm3
(4)酱油的密度ρ=
 
kg/m3
①小刚同学想测酱油的密度,但家里只有天平、小空瓶,而没有量筒.他思考后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了测量,测量内容及结果如图所示.则酱油的密度为
 


②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测得液体与量杯的质量为40g,此时液体体积为20cm3;测得液体与量杯的质量为60g,此时液体体积为40 cm3.则量杯的质量为
 
,液体的密度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红在实验室测量盐水密度.她先用调好的天平称量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甲所示.然后她将盐水倒入量筒,测量盐水的体积V,如图乙所示.接着她用天平称量空烧杯的质量m2,天平平衡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请你根据题述情景,填写下面的实验数据表格.

m1/g V/cm3 m2/g ρ盐水/(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确定某种未知液体的“身份”,物理老师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小明的实验小组,他们利用天平和量筒进行了多次测量.某次的操作如下:
(1)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放在右盘中的砝码大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得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为
 
g.
(2)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将烧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测出液体体积V.在对实验过程及结果进行评估时,发现液体的密度测量值比它的实际值要
 
(选填“偏大”或“偏小”).
(3)他们对测量方法进行修正后,测出了几组实验数据,并根据测量结果作出了“m-V”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
 
g/cm3;通过查表对照知该液体可能是
 

一些物质的密度
物质硫酸酒精
密度(kg?m-31.8×1031.0×1030.8×10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阳湖中学九年级(1)班课外研究小组的同学测量学校附近太湖水的密度.首先,他们舀取湖水倒入量筒如图甲所示,然后,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一只空烧杯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最后将量筒中的湖水全部倒入烧杯中,同样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湖水的总质量,测量结果如图丙所示,则舀取的湖水的体积为
 
m3,质量为
 
kg,密度为
 
kg/m3,实验操作中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a.在玻璃杯中盛上盐水,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130.2g.(已填入表中)
b.调节天平平衡
c.把玻璃杯和剩余盐水放在天平左盘上称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读出砝码和游码的读数为66.0g.(请填入表中)
d.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并填入表中.
e.计算出盐水的质量和密度,填入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cm3 盐水的密度(kg/m3
130.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孙诗语和谭竹亚合作,进行“测定盐水的密度”的实验.
实验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烧杯、盐水
实验步骤:
步骤一: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步骤二:将盐水倒进烧杯,用天平测出装有盐水的烧杯总质量m2
步骤三:将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进量筒中,读盐水的体积V
步骤四:计算出盐水的密度ρ=
m
V
=
m2-m1
V

她们收拾好实验器材后,一起对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
孙诗语说:我们的实验原理正确,实验器材使用恰当,操作过程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得出的盐水密度是准确的.
谭竹亚说: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有一点盐水沾在烧杯内壁上,这样,尽管我们操作规范、读数准确、计算无误、但我们测量得到的数据还是有了误差,导致计算结果也有误差.
孙诗语认真思考过后,同意了谭竹亚的意见.请你和她们一起继续探讨如何改进实验方案,尽量减少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杨阳同学为了测定某种液体的密度,设计了下面的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表格中已经测出了烧杯和某种液体的总质量,图中分别表示的是她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后,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及从烧杯中倒入量筒内液体的体积.请根据图中表示的情况,帮助杨阳同学完成实验数据表格的填写.
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g
烧杯和剩余液体总质量
m1/g
倒出液体的质量m2/g 倒出液体的体积V/cm3 液体的密度ρ/g?m-3
100.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采用如下步骤:

(1)取一空玻璃杯,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天平右盘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数值如图(a)所示;
(2)如图(b)所示,在玻璃杯里盛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称量玻璃杯和液体的质量,太平平衡时,天平右盘中砝码和游码如图(c)所示;
(3)将玻璃杯中的液体全部倒入量筒中,这时量筒的示数如图(d)所示;
(4)将这次实验有关数据填入表中空格:
玻璃杯质量
m1/g
玻璃杯和液体的总质量
m2/g
液体的质量
m/g
液体的体积
v/cm3
液体的密度
ρ/(g?cm-3
(5)算出液体的密度,填入表中空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刚想了解花生油的密度:
(1)小刚想,花生油是油类,它的密度应该比水小,于是他滴了一滴油在水中,发现油浮在水面上,由此可以证明他的猜想是
 
的.
(2)小刚想到实验室测量出花生油的密度值,则他测量密度的实验原理是
 
,需要用的实验器材是
 
 
 

(3)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如图甲的位置,他应该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
(4)在用天平测量过程中向右移动游码的作用相当于(  )
A.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向右调节平衡螺母  C.往右盘增加砝码   D.往右盘减少砝码
(5)用天平测出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为150g,然后将一部分花生油倒入量筒中,再测出剩余花生油和烧杯的质量为106.8g,读出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如图甲所示,最后算出花生油的密度,请你将测得的结果填入下表.
烧杯和花生油的总质量(g) 烧杯和剩余花生油的质量(g) 花生油的质              量(g) 量筒中花生油的体积(cm3 花生油的密度(g/cm3)
150 106.8
(6)图乙是他在实验结束后整理器材的情景,其中操作不规范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牛奶密度是检验牛奶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小华为了比较市场上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采用了如下方法:
(1)小华设计了下列两种实验方法.
方法一:将一正方体塑料块先后放入这两种不同品牌的牛奶中,让它漂浮在液面上,观察塑料块露出液面的体积,露出液面体积较大的牛奶的密度较
 
(选填“大”或“小”);
方法二:将压强计的金属盒先后放入这两种不同品牌牛奶中的同一
 
,观察压强计U形管两边的液面高度差,高度差较大的牛奶的密度较
 
(选填“大”或“小”).
(2)小华分别将两种不同品牌牛奶的密度测出来进行比较.他利用弹簧测力计、空饮料瓶、水、细线等物品来测量牛奶的密度,其操作步骤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饮料瓶的重力G1
②在空饮料瓶中装满水,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水的总重力G2,计算出水的体积V=
 
(用字母的最简形式表示,水的密度为ρ);
③在空饮料瓶中
 
牛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和牛奶的总重力G3; 
④计算牛奶的密度ρ=
 
(表示方法同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