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002  155010  155016  155020  155026  155028  155032  155038  155040  155046  155052  155056  155058  155062  155068  155070  155076  155080  155082  155086  155088  155092  155094  155096  155097  155098  155100  155101  155102  155104  155106  155110  155112  155116  155118  155122  155128  155130  155136  155140  155142  155146  155152  155158  155160  155166  155170  155172  155178  155182  155188  155196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家新添一台变频空调,部分参数如下表所示,其中制冷(热)功率表示该空调制冷(热)时单位时间内所消耗的电能,制冷量表示单位时间内空调从室内空气吸收的热量;制热量表示单位时间内空调向室内空气放出的热量.该空调另设电辅热功能,可以辅助制热,以弥补单靠空调压缩机工作制热不足的问题,该空洞的制冷(热)量有一个变化幅度,工作时,空调可以自动调节制冷(热)量.当室温和空调的设定温度相差较大时,变频空调一开机,即以最大功率工作,使室温迅速达到设定温度;当室温快速达到设定温度后,空调的制冷(热)量随之减小,以维持室温基本不变.

型号

---

功能

冷暖(辅助电加热)

制冷功率P/W

变化范围l00~1400

制热功率P/W

变化范围180~1700

制冷量P'/W

变化范围450~3800

制热量P'/W

变化范围800~5000

电辅热功率P辅热/W

1000

电源电压/V

220

制冷室外环境温度

不高于43℃

制热室外环境温度

不低于-7℃

    (1)夏天的某一天,假设该空调开机后以最大制冷功率下作0.5h.使室温降至没定温度;然后,空调又以某一恒定的功率工作了2.5h.全过程空调消耗的电能为1.8kW·h.则

①空调前0.5h消耗的电能是多少?

②后2.5h通过空调的电流是多少?

    (2)冬天用该空调将室温从2℃调升至22℃,至少需要多少时间?[室内空气质量为60kg,空气的比热容为1000J/(kg·℃)]

    (3)空调设计的制热功率大于制冷功率,其原因可能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是某实验小组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电路图,使用的实验器材有:电压为6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个,开关一个,5Ω、10Ω、15Ω、3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规格为“20Ω 1A”的滑动变阻器一个,导线若干.


(l)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1所示.在第2次实验中,电流表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通过电阻的电流为____A.根据表1数据可得到结论:____________

表1

实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1.0

1.5

2.0

电流I/A

0.2

0.4

(2)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所测得的几组电流、电压值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6

0.3

0.24

①由于操怍不当,导致一组数据存在错误,请判断第________次实验的数据存在错误.产生错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正确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_A.

②纠正错误以后,该小组用30Ω的电阻替换15Ω的电阻进行了第4次实验,发现实验无法进行下去,为完成第4次实验,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将电压表的量程换为0~15V

B.换成电压为12V的电源

C.更换最大阻值大于或等于30Ω的滑动变阻器

D.可将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调为1.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利用l8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  

(l)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50mL的量筒和400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__________.

(2)小明将自制的密度计放入水中,发现密度计不能直立漂浮,其原因可能__________.

改进后小明将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10.8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__________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人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9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多少?(ρ=1.0×103kg/m3)

(3)小明的同学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换大的容器做实验         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惠山泥人以其造型饱满,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形态简练而蜚声中外.星期天,小华去惠山古镇游玩,参观泥人展览,了解了惠山泥人的制作工序.惠山泥人使用惠山地区的黑泥为材料,泥坯成型需经过“一印、二捏、三格、四镶、五扳”五道工序,成型泥坯自然阴于后再上色.在泥人展上她看到地面上有一个高为1.05m的大“阿福”,如图所示,小华为了估测其密度和质量,立即购买了一个相同材质且等比例缩小的“阿福”小泥人,回家后她测得小“阿福”的高度为10.5cm.质量为275.2g.体积为160cm3

  (1)关于惠山泥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印”的工序中,需将揉好的泥搓成陀螺状,这一过程泥块的质量变大了

B.在“捏”的工序中,将泥捏成泥人的手、脚,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C.泥坯成型后自然阴于,发生了液化现象

D.彩绘后,泥人的衣服是蓝色的,这是因为蓝色的衣服能透过蓝光

    (2)设大、小“阿福”都是实心的,它们的体积之比等于高度之比的立方,底面积之比等于高度比的平方,则

①阿福密度是多少?

②大、小“阿福”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是______

        A.1:1         B.10:1

        C.100:1       D.1000: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按要求作图:

    (1)请根据图1所示的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2)如图乙所示为钓鱼竿钓鱼的示意图.O为支点,F1表示手对钓鱼竽的作用力.F2表示鱼线对钓鱼竿的拉力,请在图画出F2的力臂l2

    (3)请完成丙图中电路的连接.使其符合安全用电的要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现有30包大米一总质质量为l50kg.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l0m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像.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_______W;为了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_______包.若每次下楼时问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_______s.(g=l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物理兴趣小组想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比较铝和某种合金材料的导电性能.

    (1)他们应该选用_______和长度都相同的铝丝和合金丝.

    (2)在两个相同烧/A分别装入等质量的媒油.接通电路后,他们发现甲烧瓶中煤油的温度比乙烧瓶中煤油的温度升高得慢,这说明_______丝的导电性能较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人们发现汽车在行驶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F,与汽车迎风面积S和汽车行驶速度有关。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到有关数据如下表所示.(表l为汽车行驶速度ν =20m/s时空气阻力力Ff,与迎风面积S的有关数据,表2为迎风面积S=4.0m2时空气阻力Ff与汽车行驶速度v的有关数据)

表1                                表2

S/m2

1.0

2.0

3.0

4.0

Ff/N

103

206

309

412

v/m▪s-1

10

20

30

40

Ff/N

103

412

1648

  

 (1)由表1数据可知:汽车行驶速度一定时,空气阻力与迎风面积成_______关系.

    (2)表2漏填了一个数据,漏填的数据应为_______N.

    (3)汽车在行驶时所受到的空气阻力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可能与_______有关.(写出一个因素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透镜是_______透镜,用这种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 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人在动物园内,用弹簧测力计称出了一头大象的重量,在称象过程巾,他用到吊车、铁笼和一根很长的槽钢等辅助工具,操作步骤如下:

a.如图甲所示,将铁笼系于槽钢上的B点,当吊车吊钩在槽钢上的悬吊点移至0点时,槽钢在水平位置平衡.

b.将大象引入铁笼,保持吊钩悬吊点O点和铁笼悬挂点B点的位置不变.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住槽钢的另一端,使之再次茌水平位置平衡,如图乙所示.测得OB=6cm,OA=9m,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0N.根据上述数据测出了大象的重量.

(l)大象的重量为_______N.

(2)设计步骤a的目的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