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123  155131  155137  155141  155147  155149  155153  155159  155161  155167  155173  155177  155179  155183  155189  155191  155197  155201  155203  155207  155209  155213  155215  155217  155218  155219  155221  155222  155223  155225  155227  155231  155233  155237  155239  155243  155249  155251  155257  155261  155263  155267  155273  155279  155281  155287  155291  155293  155299  155303  155309  155317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关于落体运动,古代科学家萨尔维亚蒂有如下论述:…我们已经看到不同密度的物体速度之差在那些阻力巨大的介质中是十分显著的;例如,在水银介质中,黄金不仅比铅块沉底更快,而且它是仅有的下沉的物质;所有其他的金属和岩石都漂浮在水银表面。另一方面在空气中,黄金、铅、铜、岩石以及其他密度较大的材料做的球之间速度的差别是如此的微小,从100库比特高(注:一种古希腊计量长度单位)下落的黄金球距离黄铜球一定不会超过四指宽。观察到这一点,我得出的结论是:在完全没有阻力的介质中所有的物体以相同的速度下落。节选自《关于两门新科学的对话》

(1)此阅读材料主要说明:落体运动的差异与__________的关系。

(2)文中提到了水银和空气。若比较在水银中和水中的下落情况,不同物体下落的差异在__________中较小;若比较在水中和在空气中下落情况,不同物体下落的差异在________中较大。

(3)根据阅读材料,可以推断:各种物体在真空中下落的情况_________差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玉兔”号月球车和着陆器)以近似为零的速度实现了月面软着落。如图24为“嫦娥三号”运行的轨道示意图。

由于月球表面无大气,因此,嫦娥三号无法利用气动减速的方法着陆,只能靠自身推进系统不断减速以便在预定区域安全着陆。为了保证着陆过程可控,研制团队经过反复论证,提出“变推力推进系统”的设计方案,研制出推力可调的7500N变推力发动机,经过多次点火试车和相关试验验证,破解着陆减速的难题。

探测器动力下降过程是一个时间较短、速度变化很大的过程,无法依靠地面实时控制。为确保探测器在着陆段自主制导、导航与控制。研制团队充分考虑了月壤物理力学特性对着陆冲击、稳定性等影响,研制出全新的着陆缓冲系统,确保探测器实施软着陆过程中,在一定姿态范围内不翻倒、不陷落,并为探测器工作提供牢固的支撑。

(1)观察图24可知,嫦娥三号在运行过程中至少经历了__________次轨道修正;

(2)以近似为零的速度在月面软着陆,指的是探测器相对月面近似为__________ 状态。

(3)动力下降过程是一个时间__________ 、速度变化_____________的过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利用如图23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在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后,小球沿右侧上升的最高位置依次为A、B、C。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右侧斜面越________,小球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表是小丽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水产生的压强p与水的深度h的关系:p=_________。

h/m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p/Pa

490

980

1470

1960

2450

29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丽学习机械效率后,想知道不同的动滑轮提升相同重物的机械效率是否相同。于是她用三个自重不同的动滑轮,进行了如图22所示的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1)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应竖直向上_________拉动;

(2)第③次实验中,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当_______________一定时,动滑轮越重,其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____。

序号

动滑轮自重G0/N

被提钩码重力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

0.2

6

3.2

93.8%

0.5

6

3.4

88.2%

1.5

6

4.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弹性势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小明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一: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被压缩的程度有关;

猜想二: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为此,小明选用长度和粗细分别相同,但材料不同的两根弹簧A和B,小球、木块等器材,利用如图2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使用弹簧

被压缩后弹簧长度/cm

木块移动距离s/cm

弹簧A

5

弹簧A

8

弹簧B

5

弹簧B

8

(1)弹簧将小球弹开的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成小球的___________能。

(2)针对猜想一的实验探究中,自变量是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

(3)为探究猜想二,可选用实验序号②和_________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若_________,则说明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4)由于弹性势能的大小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把弹性势能的大小转换为木块移动距离的大小,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下列实验中用到此方法的是___________。

A. 探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B. 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特点

C. 探究动滑轮的工作特点 D. 探究铁块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用杠杆、一盒钩码和弹簧测力计等器材,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开始时,杠杆的位置如图20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2)小明调节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侧挂2个钩码,图20乙所示。要使杠杆水平平衡,应在A处挂_____________个钩码。

(3)小明再次在杠杆的两端挂上钩码,杠杆的状态如图20丙所示。小明又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恢复水平平衡。然后记录下动力、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数值。他分析实验数据时,发现得不到正确的“杠杆的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当弹簧测力计由竖直向上拉杠杆变成斜向上拉,如图20丁所示。若杠杆仍在水平位置静止,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一定__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为了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小刚做了如图18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用力F拉动木板B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物块A相对桌面保持静止时,绳对A的拉力与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_____________力。

(2)实验中发现,图18甲、乙中的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同。由此可知:滑动摩擦力与_________的大小有关。

(3)为了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问题,小刚又用一块各侧面光滑程度完全相同的物块C替代物块A,按照如图19所示的三种方式,将物块C放在木板B上进行三次实验。当木板B在水平桌面上运动,且物块C相对桌面保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三次示数分别为F2、F2、F3,则F1____F2_______F3。(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同学们做了如图17所示的一系列实验。请你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物体A浸没在水中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N;

(2)根据图乙和图____________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

(3)根据图丙和图丁可知,浮力的大小与液体_______________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1)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如图15所示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为了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应满足__________ 的条件。

(2)在探究“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实验中,每组实验的三次操作,都要将弹簧右端点从位置A拉伸到位置B,如图16所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