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55410  155418  155424  155428  155434  155436  155440  155446  155448  155454  155460  155464  155466  155470  155476  155478  155484  155488  155490  155494  155496  155500  155502  155504  155505  155506  155508  155509  155510  155512  155514  155518  155520  155524  155526  155530  155536  155538  155544  155548  155550  155554  155560  155566  155568  155574  155578  155580  155586  155590  155596  15560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预赛)用图2所示的装置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用15N的力沿着长50c m,高30cm的斜面,将重为20N的木块匀速拉上斜面。此过程中的额外功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写出一条提高斜面机械效率的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是一套提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杠杆OC可绕固定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D:DC=1:9,系在杠杆D端的细绳通过定滑轮E与物体B的一端相连,滑轮组Y由定滑轮Z和动滑轮H组成,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通过定滑轮M与物体B的另一端相连,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小明通过定滑轮拉动C端的细绳提升水中实心均匀物体A,当物体A始终浸没在水中且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1,对地面的压强为1.6×104Pa,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向右的拉力为T1;当小明利用装置把物体A完全拉出水面,物体A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为N2,滑轮组Y的自由端细绳对物体B向右的拉力为T2.已知:小明所受重力为660N,在所有拉动过程中,小明始终双脚着地,每只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125cm2,物体A的密度为2×103kg/m3,N1:N2=8:3,T1:T2=101:201,(不计绳重和细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及水对物体A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体A在空中匀速上升时,小明对地面的压力N2为多少;

  (2)水平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大小和动滑轮组H所受的重力大小分别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甲所示,我国“向阳红09”母船正在进行投放“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试验,调控两根伸缩杆,使“∩”形架绕固定在甲板上的转轴转动至图甲所示位置时停止,然后由固定在“∩”形架顶部的绞车通过钢缆释放深潜器。

处在图甲所示位置的“∩”形架可以简化为图乙中以O为支点的杠杆,OB表示“∩”形架,CD表示两根伸缩杆,O到CD的距离为2m,OD、OE的长度分别为3m、6m 。不考虑“∩”形架、两根伸缩杆和绞车的重力。

(1)请在图乙中画出投放深潜器时“∩”形架的动力和阻力示意图

(2)深潜器的质量为25t,总体积为24.5m?。在绞车缓慢向下释放深潜器至刚浸没的过程中,两根伸缩杆的总拉力最多减少多少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是利用电子秤显示水库水位装置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由不计重力的滑轮CD,长方体物块AB以及轻质杠杆MN组成。物块A通过细绳与滑轮C相连,物块B通过细绳与杠杆相连。杠杆可以绕支点O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平衡,且MOON=1∶2。已知物块A的密度为1.5×103kg/m3,底面积为0.04m2,高1 m ,物块B的重力为100N。滑轮与转轴的摩擦、杠杆与轴的摩擦均忽略不计,g取10N/kg。求:

(1)当物块A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

(2)当物块A的顶部刚没入水面时,物块A所受的拉力大小;

(3)若水位发生变化,当电子秤的示数为55 N时,求物块A浸入水中的深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图是一种新型吊运设备的简化模型示意图,图中虚线框里是滑轮组(未画出),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由电动机拉动。工人师傅用该吊运设备先后搬运水平地面上的圆柱形物体A和物体B。物体A的底面积为SA,密度为ρA,高度为hA;物体B的底面积为SB,密度为ρB,高度为hB。当物体A所受竖直向上的拉力T1为1500N时,物体A静止,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N1。挂在滑轮组挂钩上的物体A匀速竖直上升4m的过程中,电动机对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F1,拉力F1做的功为W。当物体B所受竖直向上的拉力T2为1000N时,物体B静止,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为N2。挂在滑轮组挂钩上的物体B以速度v匀速竖直上升的过程中,电动机对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2为625N,拉力F2做功的功率P为500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已知:N1=2N2,5SA=4SB,8ρA=7ρB,2hA=5hB。不计绳的质量,不计滑轮与轴的摩擦。求:

(1)物体B匀速上升的速度v

(2)拉力F1做的功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09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复赛题)均匀三角板的重心在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上,均匀细杆的重心在杆的中点上。现有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和三根均匀细杆。三根细杆的长度分别与三角板的边长相等,将这三根细杆构成如图所示的三角形。设三角板的重心为P,三根细杆构成的三角形的重心为P',P、P’未在图中画出。以下是三位同学的观点:甲同学认为P和P’的位置重合;乙同学认为P和P’的位置不重合,且P到斜边的距离大于P'到斜边的距离,丙同学认为P和P'的位置不重合,且P到斜边的距离小于P'到斜边的距离。

  请你通过分析,对以上三位同学的观点做出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下面是小聪和小明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

(1)小聪和小明两人用弹簧测力计测钩码重量时的情形分别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  是正确的(选填“甲”或“乙”)

(2)他们正确进行实验后,测出如下表中的数据,实验装置如图丙、丁所示.

物理量

试验1

试验2

试验3

钩码重G/N

4

4

6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0.1

 0.1

0.1

绳端拉力F/N

 2.0

 1.4

 2.8

绳端移动距离s/m

 0.3

0.5

 0.3

机械效率η

 67%

①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所示的装置做的实验,实验2的机械效率为  ,实验3的机械效率为  

②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③比较实验1和试验3可得正确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2全国初中物理竞赛预赛)小朱用图13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在调节杠杆的平衡时,如果杠杆右侧高左侧低,应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节,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图13所示,杠杆上每小格长为2cm,在支点左侧的A点挂3个后果均为0.5N的钩码,在支点右侧B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应为____________N。如果保持B点不动,弹簧测力计的方向向右倾斜,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实验所需的数据记录表格,不必填数据。

(4)小朱把多个钩码挂在杠杆的两端,调节钩码的个数与位置最终使杠杆平衡,请你分析图14所示的平衡状态,简述当杠杆受到多个力时,它的平衡条件应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均匀木棒AB的A端固定在铰链上,悬线一端绕过某定滑轮,另一端   套在木棒上使木棒保持水平,现使线套逐渐向右移动,但始终保持木棒水平,则悬线上的拉力(棒和悬线均足够长)(  )

                                                      

A.逐渐变小                 B.逐渐变大 

C.先逐渐变大,后又变小     D.先逐渐变小,后又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11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图1为工人师傅用于推车运送纯净水的图片,对于这两种方法中哪种方法比较省力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图甲的方法比较省力。                 

B.图乙的方法比较省力。

C.图甲和图乙两种方法所用力的大小相等。  

D.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