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意外发现:当光沿某方向从半圆玻璃砖射向空气时,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如图1,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明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下表:
图1 图2
入射角i | 折射角r | 反射能量 |
0° | 0° | 5% |
10° | 15.2° | 7% |
20° | 30.9° | 26% |
30° | 48.6° | 43% |
40° | 74.6° | 77% |
41.2° | 81° | 84% |
41.8° | 90° | 100% |
42° | / | 100% |
(1)分析以上数据可知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______,当入射角i≥______°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3)由表格数据可知:图2中图线______(填“a”或“b”)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
(4)根据光路可逆,当光从空气斜射向玻璃时,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因此折射光线不能消失,则______(填“能”或“不能”)发生全反射现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的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 0° | 15° | 30° | 45° | 60° |
反射角β | 0° | 15° | 30° | 45° | 60° |
折射角γ | 0° | 11° | 22.1° | 35.4° | 40.9° |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________和______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且折射角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______.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______(填“是”或“否”);请简要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南宁中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
(1)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光屏各一,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还缺少的器材是________.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______(填“前”或“后”)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蜡烛A的像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云南中考)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除图1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
(2)实验时,玻璃板要与纸面______放置.沿玻璃板画一条直线MN代表______的位置,然后把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所成的像.这个像是由于光的______形成的.
(3)图2是某小组同学用白纸记录的蜡烛和它所成的像的位置关系.分析图中信息可得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像和物的连线与平面镜______.有同学将白纸沿直线MN对折后发现蜡烛的位置和它的像的位置重合,所以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又可表述为: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济南中考)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小明选用玻璃板而不选用平面镜,是因为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小明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甲,还要在玻璃板后面放一支未点燃的蜡烛乙.对这两只蜡烛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玻璃板放有蜡烛______(填“甲”或“乙”)的一侧观察.
(4)如果小明在寻找蜡烛甲的像的位置时,无论怎样沿桌面移动蜡烛乙,都不能使它与蜡烛甲的像重合,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玻璃板的同一侧,小明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甲的两个像.形成两个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
试验次数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30° | 30° |
2 | 40° | 40° |
3 | 50° | 50° |
(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上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______入射角.
(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O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________内,此时,在纸板B上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3)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______方向射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如图所示,在研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E、F是两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于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把半面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则______(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ON在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泉州中考)小勇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____.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B跟蜡烛A的像______,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若用光屏代替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______(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是______(填“虚”或“实”)像.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聊城中考)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郑能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
(1)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B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____________________,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
(2)郑能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时,镜中视力表的像到人的距离为________m.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