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 题型:
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小明列举了以下四种体验声音产生的方法,其中不正确的是 ( ▲ )
A.把发声的音叉的叉股靠到水面,看到水花四溅
B.将手指放在喉咙发声处,感受到讲话时声带在振动
C.在鼓面上撒些小纸屑,当敲鼓时,小纸屑上下跳动
D.一粒石子落入水中后,水波从石子击中处向四周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既干净又舒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耳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20世纪60年代,为控制疟疾疫情,小红尝试用加热青蒿水溶液的方法使其沸腾,从而去除水分以提取药物,但提取效果并不理想.她猜想: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药物被破坏掉了.对此,可采用的方法是( ▲ )
A.用微火加热使溶液慢慢沸腾 B.用旺火加热缩短沸腾的时间
C.减小容器内的气压 D.增大容器内的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石头落入水中,产生的水波向四周传播;研究声音如何传播时,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传播,物理学中将这种研究方法称为 ( ▲ )
A.推理法 B.类比法 C.替代法 D.转换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这一个月里我们在课堂上学会了许多物理研究方法。下列四个探究实验中,运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 )
①研究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的有关 ②研究真空不能传声
③鼓面上放小纸屑,显示鼓面的振动 ④探究不同材料的隔音性能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振幅越大,发出声音的频率越大
B.气体只能传声不能发声
C.练习电子鼓时,为了不扰民,先关好门窗再调低音量。前者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音,后者是在声源处控制噪音
D.次声波传得很远而且无孔不入,所以天宫一号和地面指挥人员可以利用它来联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小平同学观看老师演示如图所示的“烧金鱼”实验时,发现烧瓶里的水已经沸腾了,但是金鱼却安然无恙。于是,他就提出“是不是烧瓶里不同部位的水温度不同”的想法;接着老师就让小平同学用手去摸,果然下方烧瓶壁很凉爽、而上方却很热。小平终于知道了金鱼安然无恙的原因。上述划线部分探究主要经历的过程分别是( ▲ )
A.提出猜想和进行实验 B.提出猜想和总结结论
C.进行实验和总结结论 D.提出问题和总结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
俗话说“开水不响,响水不开”.有烧过水的同学都知道,水开时的声音是沉闷的“扑扑”声,而水快开时却发出了清脆的“呼呼”声.
某同学回家后,动手做了如下的实验:
①打开两个相同火力的煤气灶,将两个不同的容器,装上等量的水后,放在煤气灶上加热,直至水烧开,观察整个过程,并不时地用温度计测量其温度.
②当水温达到40℃﹣50℃时,有气泡开始脱离容器底,容器底发出了轻微的“呼呼”声,两个不同的容器发出的声音有所不同,但都是随着温度升高,“呼呼”声变大.
③当温度升高到80℃﹣90℃时,气泡变得更多了,“呼呼”声也变得更大声了.将其中一个容器停止加热,虽然温度和刚才相同,但只要气泡消失,声音就没有了.
④当水烧开时,气泡上升到水面破裂,发出沉闷的“扑扑”声.
(1)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解释为什么“开水不响、响水不开”吗?你认为水的声音与什么因素有关?
(2)以上同学的实验是否不够完善的地方?若有的话,请指出,并说说你的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