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保山)吃饭时使用的筷子是________(填“省力”“费力”或“等臂”)杠杠.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在6s内将重2000N的物体匀速提升了3m,手拉绳子的力为800N,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上海)如图所示,用20N的拉力F匀速提起物体A,不计摩擦,A的重力为________N.若物体A在10s内上升4m,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宜宾)如图所示,用F为3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使物体在水平面上以0.5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W.(不计绳和滑轮的重力以及滑轮与绳子之间的摩擦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重庆)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200N的物体,人对绳的拉力为125N,不计绳重和摩擦,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如果人的体重为600N,拉动过程中绳始终未断裂,他用此滑轮组能提升的最大物重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咸宁)如图所示,小刚站在高台上通过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A和物体B.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小刚对绳子的拉力与对高台的压力始终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已知小刚的质量为50kg,物体A的质量为54kg,物体B的质量为84kg,动滑轮的质量为6kg.当提升物体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此时小刚对高台的压力是________N;当提升物体B时,小刚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80W,则物体B上升的速度为________m/s.(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填空题
(2012潍坊)如图所示,用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滑轮组,每个滑轮重为30N.用这个滑轮组把重300N的物体匀速提升2m,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拉力F的大小是________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2012鸡西)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序 | 斜面的倾斜程度 | 物块重力G/N | 物块上升的高度h/m | 拉力F/N | 物块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5 | 0.2 | 2.4 | 1 | 41.7% |
2 | 较陡 | 5 | 0.5 | 3.2 | 1 | 78.1% |
3 | 最陡 | 5 | 0.7 | 4.3 | 1 | 81.4% |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力(填“省”或“费”).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物块上升的高度和物块移动的距离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把第4次的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2012南京)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________N.
测量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__(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2012广东)如图,小王站在高3m、长6m的斜面上,将重200N的木箱沿斜面匀速从底端拉上顶端,拉力大小恒为120N,所花时间是10s.求:
(1)木箱A沿斜面方向的运动速度.
(2)小王对木箱做功的功率.
(3)斜面的机械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5年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第十二章综合测试卷(解析版) 题型:计算题
(2012宁夏)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俯卧撑时的示意图,他的质量为56kg,身体可视为杠杆,O点为支点,A点为重心.(g取10N/kg)
(1)该同学所受重力是多少?
(2)在图中画出该同学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并画出重力的力臂L1.
(3)若OB=1.0m,BC=0.4m,求地面对双手支持力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