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2778  162786  162792  162796  162802  162804  162808  162814  162816  162822  162828  162832  162834  162838  162844  162846  162852  162856  162858  162862  162864  162868  162870  162872  162873  162874  162876  162877  162878  162880  162882  162886  162888  162892  162894  162898  162904  162906  162912  162916  162918  162922  162928  162934  162936  162942  162946  162948  162954  162958  162964  16297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如图所示,对自然界的一些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D.
光沿直线传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如图中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亮同学想通过实验探究“电阻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利用四根如图所示
的金属丝进行实验.已知图中A为锰铜丝,B、C、D为镍铬合金丝,S表示金属丝的横截面积.
(1)若要探究导线电阻跟它们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用B和C金属丝进行实验.
(2)若要探究导线电阻跟材料的关系,应选用A、B金属丝进行实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电阻箱的示数是1036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当蜡烛A、凸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恰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等大(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蜡烛A向右移动5cm,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怎样判断光屏上的像是否最清晰?答:左右移动光屏,反复比较像的清晰度.
(2)当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后,王华同学将蜡烛A和光屏的位置对换,发现在光屏上仍能成一清晰的像,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通过实验,王华还发现蜡烛A离凸透镜越远,光屏上得到的清晰像越小(填“大”或“小”).
(4)把凸透镜换成薄玻璃板,移动光源,光屏上始终不能呈现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小月同学取下光屏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B蜡烛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可判定像和物大小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如图甲所示,某小组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器材:有刻度的杠杆、若干个相同的钩码、弹簧测力计等,O为杠杆的支点.

(1)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除了可以消除自身的重力影响外,还有一个好处是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2)某实验小组记录两组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1220110
21824
根据分析,这组数据中,实验序号为1(选填:“1”或“2”) 的一组肯定有错误.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动力臂的实际值比记录值小(选填:大或小).
(3)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逐渐向右倾斜拉动杠杆,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保持不变).
(4)某次实验中,若采取如图丙所示的方式悬挂钩码,杠杆也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杠杆上每格等距),但老师却往往提醒大家不要采用这种方式,主要原因是D
A.一个人无法独立操作    B.需要使用太多的钩码
C.力臂与杠杆不重合      D.力和力臂数目过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序号木块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压力/N弹簧测力计示数/N
1平放木板61.2
2平放木板81.6
3平放木板102.0
4平放木板上铺棉布61.8
5平放木板上铺毛巾63.0
A.分析序号1、2、3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关系式是f=0.2F.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1、4、5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C.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frac{s}{t}$.
(2)实验中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较小,(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便于准确计时.
(3)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电子表,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填“大”或“小”);可以看出小车在做变速(匀速/变速)直线运动.
(4)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BC=0.3m/s.
(5)在测量过程中,发现下滑时间较难测出,可采用的措施是增加斜面的长度(或减小坡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用轻质薄木板AB做成杠杆,O为支点,OA=OB=2m,地面上一质量为3kg,边长为0.1m的实心正方体木块M用一不可伸长的细绳系于OB的中点C,此时AB静止于水平位置,细线刚好被拉直.现将重为10N的小物块P放在O点的正上方的板上,对P施加F=2N的水平向左推力,使P沿O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求:(g取10N/kg)
(1)物块M的密度;
(2)小物块P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小物块P往左运动到最远时,物块M对地面的压力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