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3130  163138  163144  163148  163154  163156  163160  163166  163168  163174  163180  163184  163186  163190  163196  163198  163204  163208  163210  163214  163216  163220  163222  163224  163225  163226  163228  163229  163230  163232  163234  163238  163240  163244  163246  163250  163256  163258  163264  163268  163270  163274  163280  163286  163288  163294  163298  163300  163306  163310  163316  16332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一只标有“220V  60W”的白炽灯,正常发光时通过灯丝的电流大约为0.27A.1kW•h的电能,可供它正常发光16.7h;可供光效相同的“220V  15W”的节能灯正常发光66.7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在图中,甲图(选填“甲”或“乙”)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选填“凸”或“凹”),它的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后(选填“前”或“后”)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用量杯盛某种液体,测得液体的量杯的总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
(1)量杯的质量是多少?
(2)这种液体的密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演示气体扩散现象,其中一瓶装有密度比空气大的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另一瓶装有空气.为了有力地证明气体发生扩散,装二氧化氮气体的应该是B(选填“A”或“B”)瓶.根据两瓶的颜色变化可知气体发生了扩散.扩散现象说明气体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还能间接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林在观察提琴、吉他等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想: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找到的不同规格的琴弦.
编号弦的材料弦的长度/cm弦的横截面积/mm2
A200.3
B200.7
C尼龙丝300.5
D400.5
E尼龙丝400.5
(1)如果小林想证明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粗细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表中编号为A、B的两条琴弦进行实验(只填字母符号).
(2)如果小林想证明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长短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表中编号为C、E的两条琴弦进行实验(只填字母符号)
(3)通过实验,最后小林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弦越长,发出的音调越低(填“高或低”); 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条件下,弦越细,发出的音调越高(填“高或低”).
(4)小林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泡沫球的作用是将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加大敲打的力度发现泡沫球弹起的更高,响度会增大(填“增大 或 减少”)说明了响度与振幅有关;
(3)在月球上,作图乙实验,观察到泡沫小球将不能弹起.(填“能”或“不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8.放大镜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放大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应放在透镜的一二倍焦距之间
B.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要想看到更大的像,放大镜须靠近物体移动
C.正常使用放大镜时,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放大镜所成的像是正立的
D.透过放大镜看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干旱地区为了农作物的生长,会进行人工降雨,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固态的干冰进入冷云层,就很快升华成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填吸收或放出)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粒或成小水滴;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熔化为雨点降落到地面上,这就是人工降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E、B、C、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放大/缩小/等大)的烛焰像;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远离/靠近)透镜.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完整/不完整).
(5)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上/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关系,小勇做了如下操作:他先点燃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A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A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板与蜡烛B之间,从蜡烛A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拿走蜡烛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A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实/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2cm,再将蜡烛B移到A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现蜡烛A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4cm,同时发现像的大小不变(变大/变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