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3392  163400  163406  163410  163416  163418  163422  163428  163430  163436  163442  163446  163448  163452  163458  163460  163466  163470  163472  163476  163478  163482  163484  163486  163487  163488  163490  163491  163492  163494  163496  163500  163502  163506  163508  163512  163518  163520  163526  163530  163532  163536  163542  163548  163550  163556  163560  163562  163568  163572  163578  163586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商河某学校实验室里,小红与同学们一起通过实验探究了“平面镜成像特点”. 
(1)选取器材时,小红想用自己的梳妆镜进行实验,小明告诉她应该选用玻璃板,这是因为梳妆镜不透光,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2)经过讨论,小红选取了如图甲所示的器材进行实验,图中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完全相同.实验时还需要的一个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实验时,小红点燃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B,直到看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时为止,记下蜡烛B的位置,测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都是20cm,于是她得出: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小明指出小红的实验有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是小红只进行了一次实验,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不能得出普遍规律.
(4)下课后,小红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如图乙所示)利用梳妆镜重新设计了实验,如图丙.她在镜前放一笔帽A,在笔帽左侧,用一只眼睛观察笔帽A的像,并沿视线方向在纸上插一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挡住像B,标记下大头针的位置a;再插第二枚大头针,使大头针恰好能把第一枚大头针挡住,标记下大头针的位置b;然后在镜前笔帽A的右侧,用同样的方法标记下c和d.请利用标记大头针的位置在图丙中找到像B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商河四季景色如画.春季悄然来临,风景旖旎的商河滨河公园,风吹柳絮飘,是因为力改变了柳絮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了方便彼此间的交流.国际上建立了一套统一的测量单位体系,叫国际单位制.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填写中文名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如图,关于该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鱼线的拉力使钓鱼杆发生形变
B.
瓶对海绵的压力使海绵发生形变
C.
球拍对球的作用力改变球的运动方向
D.
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脚没有受到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下列各种说法中的有关数据.与实际不相符的是(  )
A.中学生的体重约50N
B.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约是3×105km/s
C.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D.小明跑步速度可达7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体积为30cm3,质量为158g的空心球,其空心部分注满水后测得质量为168g,则其空心部分的体积是多少?若把空心球压成实心球,其密度是多少?(ρ=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某同学在做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用眼睛进行观察,如图甲所示.在此实验中:
(1)该实验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作为平面镜,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直尺的作用主要是便于比较物与像到镜面的距离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大小关系;
(2)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把手指放在B上面,B的烛焰不会(选填“会”或“不会”)烫手.
(4)实验中如果把平面镜向左倾斜,如图乙,实验能否成功?说出你的判断和想法:不成功;此时蜡烛A的像与蜡烛B不能重合.
(5)做完实验后某同学总结了一些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知识,其中不准确的是D.
A.将蜡烛向玻璃板靠近,像的大小不变
B.将蜡烛和像所在的位置用直线连接,连线跟玻璃板垂直
C.当蜡烛与玻璃板的距离为10cm时,像和物相距20cm
D.将玻璃板换成平面镜,成像更清晰,更有利于进行成像特点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中央戳了个三角形的小孔.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图1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倒立(选填“正立”或“倒立”)的像,这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图2中画出h与s的关系图象.
(3)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高.
(4)请你根据有关结论判断:当半透明纸距小孔12cm时,像的高度是6.0cm.
(5)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蜡烛的高度、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frac{{ρ}_{1}+{ρ}_{2}}{2}$;剩下的那部分液体的质量为(1-$\frac{{ρ}_{1}}{{ρ}_{2}}$)m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比较两个灯泡的亮暗”活动中,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电路,L1和L2两灯泡的电阻阻值不等,闭合开关后,两个灯泡的亮度不同.现在,我们用这个电路来探究电流做功与哪些因素有关.
(1)由于通电时小灯泡会发热、发光,因此可以通过比较灯泡亮度来大致说明一定时间内电流做功的多少.
(2)如果再添加一只电压表,就可以探究电流做功的多少与电压的关系.若在此基础之上再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则其作用有:①保护电路;②进行多次实验,寻找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