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4100  164108  164114  164118  164124  164126  164130  164136  164138  164144  164150  164154  164156  164160  164166  164168  164174  164178  164180  164184  164186  164190  164192  164194  164195  164196  164198  164199  164200  164202  164204  164208  164210  164214  164216  164220  164226  164228  164234  164238  164240  164244  164250  164256  164258  164264  164268  164270  164276  164280  164286  16429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沸水的温度是100℃,扬州一月份的平均气温是“-1.1℃”,读作负(零下)1.1摄氏度.抿嘴对着水面吹气可以使开水及早冷下来,其原因是:吹气加快了蒸发,蒸发时吸热,冬天手冷,于是我们张口对着手哈气,手感到了温暖,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小宇同学在探究声音与物体振动快慢的关系时,将钢尺的一端伸出桌面,用手拨动使其上下振动发出声音.如图所示,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的力再拨钢尺,并仔细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程度,倾听并辨别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有无变化.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道路附近居民家安装双层玻璃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小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鹦鹉图片(如图甲),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四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四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A.③②④①B.②③①④C.③②①④D.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如图连线错误的是(  )
A.B.
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2.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
A.初中一节课的时间大约为0.45hB.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m/s
C.冰箱冷冻室的最低温度约为5℃D.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如图现象,属于液化的是(  )
A.
    雪人变小
B.
    热风很快使手变干
C.
    洗浴时玻璃上形成水雾
D.
      白雪开始消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1)如图1中A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裁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如图1中图B所示的D、E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时,应该选择如图1中的B(B/C)所示的位置开始释放.
(2)在“测量纸锥下落速度”的活动中,实验原理是v=$\frac{s}{t}$;为了便于测量下落时间,应选择图1中图B中的纸锥D(D/E)进行实验较好.
(3)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2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0.16m/s.
(4)小明所在的兴趣小组同学研究纸锥下落快慢的影响因素.取三个形状相同但质量不同的纸锥并编号为甲、乙、丙,让它们从不同高度分别自由落下,并以竖直砖墙为背景,当进入竖直砖墙的区域时,用照相机通过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纸锥的运动过程,如图3是其中一段的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对于图中的这段运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只有甲做匀速直线运动
B.只有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C.只有丙做匀速直线运动
D.甲、乙、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5)对于图3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1:2: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桌面上已给出的器材有:带支架的玻璃板、铅笔各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两个;白纸一张;火柴一盒.
(1)为完成实验探究,还必需要的器材是刻度尺.
(2)放置玻璃板时,应该使玻璃板与水平桌面垂直放置.
(3)如果有4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较好.
(4)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某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A′,小明拿另一
支大小相同的蜡烛B不点燃(点燃/不点燃)后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B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A的像A′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则像的大小不变(变大/变小/不变);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不能(能/不能)看到棋子A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实/虚).
(5)实验中,看到点燃的蜡烛通过玻璃板成两个像,其中距离观察者较远处的像是来自于蜡烛的入射光经过玻璃板C.(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一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B.两次反射、一次折射形成的
C.一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D.两次反射、两次折射形成的
(6)小明在实验过程中,让玻璃板沿00′轴(玻璃板与桌面的接触部分)方向水平向右移动,结果他发现镜中的像相对于A不移动(向右/向左/不);他又将玻璃板绕00′轴转向自己,发现镜中的像转向自己(转向自己/转离自己/不动).
(7)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好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如甲图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1)如果让光线逆着OB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OA方向射出,这表明:反射光路是可逆的.
(2)如乙图,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能/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是否存在是(是/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
(1)请在图甲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A′B′;(请保留作图痕迹)
(2)请在图乙中作出斜射到水面的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3)请在图丙中画出两条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