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220  165228  165234  165238  165244  165246  165250  165256  165258  165264  165270  165274  165276  165280  165286  165288  165294  165298  165300  165304  165306  165310  165312  165314  165315  165316  165318  165319  165320  165322  165324  165328  165330  165334  165336  165340  165346  165348  165354  165358  165360  165364  165370  165376  165378  165384  165388  165390  165396  165400  165406  16541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相应的问题.
如何减少“碳足迹”
【材料一】:
“碳中和”是科学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一方面是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来达到碳平衡.
家庭的“碳足迹”就是每家每户在生活消费中的“碳”排放量.
日常生活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①家居用电: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电千瓦时×0.8.
②交通:开小车:二氧化碳排放量(kg)=油耗公升数×2.5;乘公交车:二氧化碳排放量(kg)=公里数×0.01.
③家用燃气:液化石油气:二氧化碳排放量(kg)=耗气千克数×0.5.
④家用自来水:二氧化碳排放量(kg)=自来水吨数×1.
【材料二】:
小云家2013年3月份的“碳足迹”:
家居用电:150度.
交通:①3月份上班、上学(以20天计):爸爸开小车上班每天耗油约3升,妈妈每天乘公交车上班来回15公里,小云每天乘公交车上学来回10公里.
②3月份全家开车外出效游2次,共耗油约50升.
家用燃气:约10千克.
家用自来水:15吨
根据材料分析计算:
(1)小云家3月的“碳”排放量约为多少千克?
(2)小云家客厅有4盏60瓦的电灯,通常是4盏灯全亮,每天开灯约4小时.小云建议家里践行“低碳的生活方式”,客厅只开两盏灯.按这种生活方式,小云家一年(计365天)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多少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同学们联想玩跷跷板的游戏,决定要研究动力对杠杆平衡的影响.他们将一个玩具“水蓝蓝”固定在杠杆一端的B点作为阻力,且保持阻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不变,在杠杆的另一端用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并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动力的大小.实验中,甲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在竖直方向、只改变动力作用点的位置,分别如图(a)中的F1、F2、F3所示;乙小组每次都保持动力作用点的位置不变、改变动力的方向(“动力的方向”用OA连线跟动力方向的夹角θ表示,且0°<θ≤90°),分别如图(b)中的F4、F5、F6所示;表一、表二是两小组同学记录的实验数据.

表一       甲小组              表二      乙小组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
动力的方
向(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实验
序号
支点到动力
作用点的距
离S (厘米)
动力的方
向(夹角θ)
动力的
大小(牛)
1590°641530°4
21090°351545°2.8
31590°261590°2
(1)分析比较表二中的实验第三列与第四列数据可知: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要使杠杆平衡,在动力作用点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动力的方向,θ越大,动力越小.
(2)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与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作用在杠杆一端的阻力不变时,影响杠杆平衡的因素是动力的大小、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实验
序号
物体重力
G(N)
弹簧测力计
示数F(N)
物体受到
浮力F(N)
排开液体
体积V(cm3

ρ=1.0g/cm3
121.550
21.01.0100
30.51.5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21.60.450
51.20.8100
60.81.2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0.5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4(或2、5或3、6)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0.5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阿基米德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A.(选填字母序号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关系时,小洋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1)物块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为多少?实验中所用的小石块的体积是多大?
(2)本实验测量的F>G排液. 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溢水杯的水没装满,物体排开的水不能够全部溢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实验表明:密度大于液体的固体球,在液体中开始时是竖直加速下沉,但随着下沉速度变大,其所受的阻力也变大,到一定深度后开始匀速下沉.下表是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的速度与哪些量有关”实验时得到的数据记录(水的密度ρ=1.0×103kg/m3,球的体积计算公式为V=$\frac{4}{3}$πr3
次序固体球的半径
r/(×10-3m)
固体球的密度
ρ/(×103kg•m-3
固体球匀速下沉的速度v/(m•s-1
10.52.00.55
21.02.02.20
31.52.04.95
40.53.01.10
51.03.04.40
60.54.01.65
71.04.06.60
(1)第1、2、3三组数据可知,因为阻力的原因,固体球在水中竖直匀速下沉时受到重力与浮力并不相等,重力与浮力之比为2:1;
(2)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若固体球的半径为2.0×10-3m,密度为3.0×103kg/m3,则其在水中匀速下沉的速度是17.6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如图所示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由B、C两图可知,浸在同一液体中的物体,排开的液体体积越大,所受的浮力越大.

(2)由C、D两图可以得出结论在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物体所受的浮力为3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究.下图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1)分析图B、C、D,说明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2)分析图D、E,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
(3)小明还想探究浮力大小与物体形状是否有关,分别取材料和体积相等、形状  不同的两金属块按A和D的方法测定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1所示是小君“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图:

(1)该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沿水平方向做运动,根据二力平衡的原理,可知此时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2)分析图甲和丙,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F1<F3,说明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分析图甲和乙,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人们通过大量实验进一步证明: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大小成正比.如图丁所示,在图丙中物块A上叠放一块与之等重的物块B,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块A,使物块B随A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示数为F4,则F4:F3=2:1;
(4)小君在本次实验中运用到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和等效替代法.
(5)小霞发现小君在上述实验操作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并不稳定.于是她改进了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当她拉出水平板的过程,却仍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依然不稳定,你认为出现该情况的原因可能是木板表面粗糙程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是杂技演员演出时的情景,左边男演员从高处自由落下,右边女演员被跷跷板弹起瞬间获得的是动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此能量来自左边男演员在高处时的重力势能(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由于右边女演员上升高度大于左边男演员起跳时的高度,由此可以判断男演员的质量一定要更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采用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调节平衡时,都应该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根据图示杠杆所处的位置,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整(填“右”或“左”).
(2)挂上钩码,正确调节使杠杆再次平衡.此时挂在杠杆上的钩码施加的动力、阻力方向恰好与杠杆垂直,挂钩码位置所对应的刻度值就等于力臂.
(3)某小组同学在杠杆左右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同时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平衡,你认为他们的做法是错误.
动力(F1/N)动力臂(L1/cm)阻力(F2/N)阻力臂(L2/cm)
3663
2552
4224
3692
3426
4428
(4)实验的结果如表所示.
甲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乙同学分析实验数据后认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动力×动力臀=阻力×阻力臂
两个同学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误的.那么你认为他们中正确的应该是乙同学.原因是甲同学的结论部分仅从部分实验数据分析得到,不是所有实验数据都满足他总结的结论.
(5)下列正在使用中的杠杆:用镊子取砝码、用扳手拧螺母、用钉捶拔钉子,属于费力的杠杆是用镊子取砝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