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5926  165934  165940  165944  165950  165952  165956  165962  165964  165970  165976  165980  165982  165986  165992  165994  166000  166004  166006  166010  166012  166016  166018  166020  166021  166022  166024  166025  166026  166028  166030  166034  166036  166040  166042  166046  166052  166054  166060  166064  166066  166070  166076  166082  166084  166090  166094  166096  166102  166106  166112  16612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图甲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神奇转框”,转框的上部中央与电池正极相连,下部紧贴在与电池负极相连的柱形物两侧,该转框可以绕电池及柱形物持续转动.在转动过程中,能量转化是电能转化为机械能,柱形物应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磁性(填物理属性).图乙所示的四个实验中,能说明该神奇转框工作原理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1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由图可知,凸透镜焦距范围正确的是A
A.f<13cm      B.13cm<f<20cm     C.20cm<f<40cm       D.f>40cm
(2)若将蜡烛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大些.
(3)若将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在蜡烛和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合适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近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原理与此相同.
(4)把烛焰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在透镜另一侧可以观察到放大的虚像.若将一不透明的光屏置于图中虚线处,如图2所示,则烛焰的像C
A.会消失   B.亮度变暗   C.没有变化   D. 成在光屏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兰想利用杠杆、支架(铁架台)一套,弹簧测力计一个,钩码若干,探究“杠杆平衡时,如保持阻力阻力臂不变,则动力与动力臂的关系.”
本实验需要控制的变量是阻力和阻力臂;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动力臂;
实验的因变量是动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如图所示,底面积为200cm2,质量为400g的平底柱形容器A放置在水平面上,不吸水的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木块B重为6N,边长为10cm,静止在容器底部中央,然后缓慢向容器A里面加水直到木块B刚好离开容器底部,求:
(1)此时,木块B受到的浮力是多少N?
(2)此时,向容器A加水的质量为多少Kg?
(3)若将此时木块B浸入水中部分截取下来并取出,待木块剩余部分再次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了多少Pa?此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是多少Pa?
(4)若此时将木块B竖直方向截取四分之一并将其取出,待木块剩余部分再次静止后,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减小了多少Pa?此时容器对水平面的压强是多少P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小新在探究“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蜡烛置于凸透镜前25cm处,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小新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将光屏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判断该镜片是凹 透镜,该眼镜可以用来矫正近视眼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焦距为15厘米、25厘米或35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50厘米刻度处,如图所示.实验时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为了方便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各种可能,根据题中条件,应选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的65至80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找到清晰的像后,继续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中位置不变,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后,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缩小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如图1所示的装置中,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密闭容器,密闭容器中两个阻值分别为5Ω和10Ω的电阻组成一个串联电路,闭合开关前,A、B两U形管内液面相平.用这套装置完成“探究电流相同时,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大小的关系”的实验.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由于电流产生的热量不易直接测量,因此在实验中是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显示甲、乙容器内空气温度的变化,这里采用了转换法的探究方法.
【分析与论证】通过对比观察,相同时间内乙(选填“甲”、“乙”)容器中导体的电阻产生的热量较多.由此可知,在电流强度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导体产生的热量越多.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经过多年的研究,做了大量的实验,得出了焦耳定律.焦耳定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Q=I2Rt.
【交流】另一实验小组用图2所示的装置来完成本实验.图中两个密封的烧瓶内盛满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瓶中插有两端开口的细玻璃管.两瓶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电阻丝,烧瓶A中的金属丝的电阻为5Ω,烧瓶B中的金属丝的电阻为10Ω.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该实验小组选用了煤油而不选用水,主要是由于煤油的比热容较小,升温较快.
【实验拓展】将图2装置改装后可测量煤油的比热容.方法是:分别向两个相同的烧瓶中(内部电阻丝阻值相同)加入初温均为t0、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通电一段时间后,分别读出温度计的示数为t、t煤油,请写出煤油比热容的表达式c煤油=$\frac{{t}_{水}-{t}_{0}}{{t}_{煤油}-{t}_{0}}•{c}_{水}$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发动机的原理是利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使线圈转动
B.改变直流电动机的电流方向,直流电动机的转向仍然不变
C.所有热机的做功冲程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
D.四冲程内燃机的吸气、压缩、排气冲程是靠飞轮的惯性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物理小组的同学模仿《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项目手册》中的“无尽头灯廊”,利用两个平面镜甲和乙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两个平面镜的镜面平行相对而立,平面镜甲的中央挖有小孔,在两平面镜中央放一个物体S,透过小孔向镜内看去,不仅看到物体S,还可以在平面镜乙中看到物体的一串像S1、S2…图中只标出了像S1.这一串像是由平面镜甲乙共同(选填“甲”、“乙”或“甲乙共同”)对光的反射(选填“反射”或“折射”)作用形成的,请在图中恰当位置标出所看到的与S1相邻的第二个像S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估测大气压的值”这一实验应用的原理是拉动活塞需要的力与大气压作用在活塞上的力大小相等,然后根据p大气=$\frac{F}{S}$求出大气压强的值,在测量F这一物理量时,把注射器活塞推至底端是为了排尽筒内的空气,在测量S这一物理量时,首先要读出注射器的容积V,再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有刻度部分的长度L,即可求出受力面积S=$\frac{V}{L}$,这里的S是指图中B(A或B)的面积.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