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6010  166018  166024  166028  166034  166036  166040  166046  166048  166054  166060  166064  166066  166070  166076  166078  166084  166088  166090  166094  166096  166100  166102  166104  166105  166106  166108  166109  166110  166112  166114  166118  166120  166124  166126  166130  166136  166138  166144  166148  166150  166154  166160  166166  166168  166174  166178  166180  166186  166190  166196  166204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物品属于连通器的是(  )
A.试管B.茶杯C.茶壶D.注射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8.近年来哈尔滨投入使用一批电动客车,一辆电动客车铭牌上部分参数如表格所示,某次搭载乘客时车与人的总质量为15000kg,假设车在额定功率下以20m/s的速度沿水平路面匀速行驶20min,所受阻力为3000N.
最大允许总质量18000kg
核定载客人数57
电动机额定功率90kW
电动机额定电压600V
电池容量600Ah
(1)该过程客车消耗的电能.
(2)这辆车的电能最终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是多少?
(3)电动汽车车与普通汽车相比有哪些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小文具体的操作步骤是: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重复前面的步骤;用刻度尺分别测量每次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实验中B与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到玻璃板的距离是为了:使“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这一结论更具普遍性(是像到平面镜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距离二者关系更具普遍性);
(3)实验操作中,小文的同组同学从玻璃板中看到小文的手多次接触烛焰,小文却泰然自若,没感到疼痛,请你帮助小文的同组同学解释这个困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16.如图所示,木块漂浮在水面上,O点为重心,请画出木块所受力的示意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茶壶,壶身与壶嘴组成了连通器;当茶壶的水静止时,壶身和壶嘴内水面保持相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将标有“3V  3W”的灯泡L1和“6V  3W”的灯泡L2串联后,接在6V的电源上(忽略灯丝电阻的变化),则L1与L2中发光较亮的灯泡是L2,若调整电源,使其中一个灯泡恰好正常发光,则电路的总功率为3.75 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电压表、电流表是初中电学实验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图所示,是学生实验时记录的场景,出现错误的原因分别是:被测电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电压表的“+”“-”接线柱接反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小文想探究“电流的热效应与什么因素有关”,图中所示为两个“自制灯泡”(R1<R2).将两个自制灯泡串联接入电路中,通电后观察到温度计2(填“1”或“2”)示数上升快,可说明电流的热效应与导体电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如图所示是一款来自汕头某企业制造的无人机(四轴飞行器),搭载了一台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来自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成像在感光晶片上.感光晶片能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它是由半导体(选填“半导体”或“超导体”)材料制成的,拍摄景物时能在感光晶片上形成景物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高度上升时,须减小(选“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小华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
(3)如图甲,把装着冰的试管放在烧杯的水中加热,而不是直接用火加热试管,目的是使试管内的冰均匀受热(使试管内的冰升温缓慢).
(4)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的判断的依据是水的比热容比冰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应该比冰小.
(5)图丁中温度计的示数是36℃.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