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716  167724  167730  167734  167740  167742  167746  167752  167754  167760  167766  167770  167772  167776  167782  167784  167790  167794  167796  167800  167802  167806  167808  167810  167811  167812  167814  167815  167816  167818  167820  167824  167826  167830  167832  167836  167842  167844  167850  167854  167856  167860  167866  167872  167874  167880  167884  167886  167892  167896  167902  16791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盛有同种液体,将甲、乙两个体积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两容器中,当两球静止时,液面相平,且甲球有一半体积浸入液体中,乙球全部浸入液体中,如图所示,此时甲、乙两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F2;A、B两容器中的液体对容器底压强的大小分别为p1、p2,则下述判断正确的是(  )
A.F1=F2     p1>p2B.F1<F2    p1<p2C.F1<F2   p1=p2D.F1>F2    p1>p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关于大气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常高山上的大气压比海平面的大气压要高
B.大气压强与天气有关,通常晴天的大气压比阴天要高
C.一个标准大气压能支持0.76mm高的水银柱
D.做托里拆利实验时,玻璃管的粗细不同,测出大气压的值也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下列关于物体受到力的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B.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C.物体的质量越大,它受到的摩擦力一定越大
D.物体的重力越大,它对接触面的压力一定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下列事例中,属于增大压强的是(  )
A.书包背带做得较宽B.切苹果器的刀片做得很薄
C.铁轨铺在枕木上D.坦克装有宽大的履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只要相互接触,就一定有力的作用
B.有力的作用就一定要有施力物体,但可以没有受力物体
C.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D.受力物体可以不对施力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在测量小灯泡功率的实验中,电源电压恒定为6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约为10Ω,所用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50Ω1A”.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中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移到B(选填“A”或“B”)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5V,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0.6W.
(3)利用上面的实验电路还可以测量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下灯泡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6.如图解释或描述错误的是(  )
A.
人的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产生的
B.
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是光的折射现象
C.
把一块长方体玻璃砖压在《科学》课本上,透过玻璃砖看到的“科学”是变深的虚像
D.
将装置中的F板绕ON向后转动,则在F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物理兴趣小组想知道某只透镜的焦距 f 为多少.
(1)做实验甲,镜面垂直于阳光,在透镜下面放上白纸(纸面与镜面平行),测出透镜与白纸间距 s/cm 与对应的白纸被烤焦的时间 t/min,绘出图线乙,可判断该透镜的焦距 f 为12cm;
(2)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 u,像距 v.物与像间距 L(u+v),绘出图线丁(以 f 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 L≥4f(用 f 表示).
(3)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 n=$\frac{A′B′}{AB}$=$\frac{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 u=1.5f 时,n=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的活动中,选用了焦距未知的凸透镜.
(1)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使蜡烛火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3)如图乙,将点燃的蜡烛移到标尺 10cm 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为止.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若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动到标尺 35cm 处,光屏应向右(左/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当蜡烛移动到标尺 45cm 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像,这时,通过透镜向烛焰同侧观察,能看到烛焰放大的虚像,若把蜡烛放到标尺 45cm 处左(左/右)侧附近,可以使虚像更大;
(5)在图乙情况下,保持光屏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为了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凸透镜/凹透镜)才能实现.近视(近视/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图1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1甲装置中,存在的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底.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先调整固定A(A/B)的位置,再调整固定B(A/B)的位置.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1乙.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不均匀(均匀/不均匀)的.
(3)根据图2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正在(正在/将要)沸腾,这一时刻水温是98℃;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液化(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在沸腾的过程中,要不断吸收(吸收/放出)热量,温度不变(变小/不变/变大).
(5)接着,同学们在两个相同的试管甲和乙中分别装入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水,将沸腾的水倒入烧瓶,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直接通入试管甲的水中,如图2,水蒸气在甲中几乎全部液化,待甲中的水面上升一段高度后,停止通入水蒸气,测出此时甲中水的温度为 t.为了验证水蒸气液化放热,接下来的操作是将烧瓶内开水倒入乙中直至与甲中水面相平,摇匀后测出乙中水温并与t比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