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7954  167962  167968  167972  167978  167980  167984  167990  167992  167998  168004  168008  168010  168014  168020  168022  168028  168032  168034  168038  168040  168044  168046  168048  168049  168050  168052  168053  168054  168056  168058  168062  168064  168068  168070  168074  168080  168082  168088  168092  168094  168098  168104  168110  168112  168118  168122  168124  168130  168134  168140  168148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小明和小亮在体育课上练习推铅球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间有差异,善于观察的他们想到水平抛出物体的这个“落地时间”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思考讨论后他们提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的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探究实验室借来能控制发射速度的弹射器、两个质量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电子秒表等实验器材,依照物理学习中的科学方法,在老师的帮助下按照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究,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实验
序号
钢球质量
m/kg
抛出点离地
高度h/m
水平抛出的
速度v/(m/s)
落地时间
t/s
落地点与抛出点
的水平距离x/m
110210.640.64
220210.640.64
310220.641.28
410420.911.82
请你通过分析表格里的数据完成下列填空:
(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1、2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实验序号为1、3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3)为了验证猜想三,应选用实验序号为3、4两组实验进行对比分析;
(4)可以得出实验结论:水平抛出的钢球落地时间与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与钢球质量和水平抛出的速度无关.
(5)还可得出“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水平抛出的速度和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的实验结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的关系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线如图甲: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量增加1cm;
(2)图乙中所测物体的重力是1.6N.
(3)测力计能够测量重力的原理是二力平衡原理.因此,实验时要求弹簧测力计要处于静止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小刚同学做“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的关系”的探究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拉力大小/N04569101112
弹簧全长/cm3.55.566.58910.514
(1)经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是:在弹簧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在满足(1)的条件下,每增加1N的力弹簧应伸长0.5cm.
(3)如果用这根弹簧做成弹簧测力计,那么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9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为制作弹簧测力计,某物理实验小组对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作了探究.如表是他们利用甲、乙两根不同的弹簧做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
表一:
甲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
甲弹簧的长度/cm6.09.012.015.018.021.024.0
表二:
乙弹簧受到的拉力/N0123456
乙弹簧的长度/cm6.07.59.010.512.013.5[14.0
(1)分析表一和表二数据可知:①在一定范围内,弹簧伸长的长度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②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比乙弹簧长(选填“长“或“短”).
(2)若分别使用甲、乙两弹簧制成A、B两弹簧测力计,要求所制成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尽可能大一点,则所制成的弹簧测力计量程较大的是B(选填“A”或“B”下同)测力计,精确度较高的是A测力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回顾我们学习过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在其中一个容器的外部,将一个电阻和这个容器的电阻并联,再将这两个容器里面的电阻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两端,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察两个U形管中液面高度的变化,这个实验验证了电阻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大小有关.
(2)某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闭合开关前,他发现左侧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不相平,他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B.(填序号).
A、往左侧U形管中液面低的那根管加入适量水
B、打开左侧容器,使容器连接的U形管一端跟大气相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所示,在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时,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内装有阻值分别为R、R的电阻丝,R<R
(1)两玻璃瓶中加入质量、初温均相同的煤油,通过观察升高的温度来比较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通过实验,可得出结论是: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2)在甲、乙两瓶内换用质量、初温都相同的不同液体,当电阻丝阻值R=R(选填“>”、“=”或“<”)时,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若温度计a比温度计b温度升高得快,则甲、乙两瓶内液体的比热容关系是c<c(选填“>”、“=”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同学们在研究“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在全班交流实验设计结果时芳芳和兰兰所用的实验器材相同,她俩公布了自己不同的设计方案并得出了完全相反的实验结论.
芳芳的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可能成正比.
设计实验:按图甲所示,连接电路(RA<RB),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瓶温度比B瓶温度低.
实验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
兰兰的设计方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有什么关系?
猜想与假设: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可能成反比.
设计实验:按图乙所示,连接电路(RA<RB),通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瓶温度比B瓶温度高.
实验结论: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反比.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请观察芳芳和兰兰设计的两个电路,并写出她俩设计的电路分别采用了什么连接方式:芳芳的设计:电阻串联;兰兰的设计:电阻并联;
(2)请写出她俩分别是在什么相同的情况下得出的结论:芳芳是在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得出结论的;兰兰是在电压相同的情况下得出结论的;
(3)简要评价她俩的“实验结论”是否存在缺陷,如何补充完整?
芳芳的猜想:芳芳的猜想应补充:电流相同,通电时间相同;
兰兰的猜想:兰兰的猜想应补充:电压相同,通电时间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电炉通电后,电炉丝热得发红,而跟电炉连接的导线不那么热,这是因为(  )
A.通过铜导线的电流小,所以它消耗的电能也较少
B.电炉丝和铜导线消耗的电能相同,但铜导线散热快,所以就不那么热
C.通过电炉丝的电流大,所以它消耗的电能较少
D.铜导线电阻较小,所以它消耗的电能较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观察发现,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由此他猜想弹簧的伸长量与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为了验证猜想,小明决定独自进行实验.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1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进行实验后小明记录数据如下表,表中数据明显错误的是第4次实验.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O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O0.400.801.701.602.002.40
(2)去除错误的一组数据,在图2中画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3)由图象可验证小明的猜想是正确的(填“正确”或“错误”).    
(4)小华认为实验中可以用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他独自实验的过程是:用弹簧测力计挂钩勾住弹簧下端向下拉来改变力的大小,力的数值由弹簧测力计读出.你认为独自完成实验用弹簧测力计好,还是用钩码更好一些?答:用钩码更好;理由是:弹簧测力计难控制,力的大小、弹簧的伸长量不易确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课外学习小组准备进行“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的关系”的实验探究.

(1)要完成实验,除了需要如图l中所示的一根两头带钩的弹簧、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重力已知)、铁架台以外,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刻度尺.
(2)进行实验后所测的实验如表,根据实验数据,你认为用这样的弹簧能做一个测量范围是0~4N的测力计,理由是:5N之后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不成正比.
实验次数1234567
拉力(钩码总重)F/NO123456
弹簧伸长量△L/cmO0.400.801.201.601.801.90
(3)去除不符合测力计原理的数据,请在图2中作出弹簧伸长量与所受拉力的关系图线.
(4)若弹簧的伸长量为1cm,则所挂钩码的总重力为2.5N.
(5)如图3是两种材料在受到一定拉力作用下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图象.如果要制作精确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用材料甲制作弹簧测力计.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