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8563  168571  168577  168581  168587  168589  168593  168599  168601  168607  168613  168617  168619  168623  168629  168631  168637  168641  168643  168647  168649  168653  168655  168657  168658  168659  168661  168662  168663  168665  168667  168671  168673  168677  168679  168683  168689  168691  168697  168701  168703  168707  168713  168719  168721  168727  168731  168733  168739  168743  168749  168757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设计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填写空格处的内容.
实验目的: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均匀杠杆、带有支架的铁架台、测力计、钩码和细线等.
实验步骤:1.把杠杆的中心支在铁架台上,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钩码分别挂在杠杆的两侧,改变钩码的个数或在杠杆上的位置,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并记录实验数据.
…把钩码挂在杠杆上,在支点的同侧用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测量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其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2)若在杠杆两边挂上钩码后发现杠杆不平衡,则应该通过加减钩码或调节钩码的位置来使其平衡.
(3)如表为某同学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和实验记录.
实验
序号
实验方案动力
(牛)
动力臂
(米)
阻力
(牛)
阻力臂
(米)
1挂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20.0520.05
2挂不等量的钩码,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40.0360.02
3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30.021.50.04
4挂钩码、用弹簧测力计拉,分别作为动力和阻力.5.80.0450.04
a、该同学设计多种实验方案的目的是得出普遍性结论,避免偶然性.
b、实验序号4的数据显然发生错误,若记录无误,则错误的原因可能是弹簧测力计没有竖直向下拉动.
(4)该同学在学习了机械功后,认为力×力臂的单位恰好是“牛×米”,那么就可以将“力×力臂”的单位合写成“焦”.你认为该同学的认识是错误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东在做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

(1)他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2)当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3)他发现指针停在如甲图所示,他应将平衡螺母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使天平平衡.
(4)图乙中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26.2g.若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4.2g;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读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为20cm3;则盐水的密度是1.1 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1)做“研究杠杆平衡的条件”实验时,实验前,首先把杠杆的中点支在支架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便于测量力臂.若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应将左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或将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左移动;如图1所示的杠杆已经平衡,某同学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动力+动力臂=助力+助力臂”,你认为他的实验过程存在什么问题?只从一次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
(2)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中,杠杆恰好平衡.图中钩码质量都相等,那么下列情况中能使杠杆保持平衡的是C
A、各减少一只钩码
B、各向内移动一格.
C、各减少一半数量的钩码
D、各向外移动一格
(3)在右图中,挂在B点的每只砝码质量均为50克.当弹簧秤在A点沿竖直向上的a方向拉时,杠杆平衡.这时弹簧秤的示数Fa=0.4牛(g取10牛/千克).若弹簧秤沿斜向上的b方向拉时杠杆仍然平衡,则弹簧秤的示数Fb小于F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明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60cm3
(3)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6g,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152g.
(4)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1.1×103kg/m3
(5)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液体密度会偏小(选填“偏大”或“偏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
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
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
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1)小强进行步骤A的调节的目的是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同时便于测量力臂;
(2)在步骤C中,当小强改变动力的大小后,为使杠杆重新平
衡,接下来的操作步骤不正确的是D                            
A.改变动力臂大小  B.改变阻力大小   C.改变阻力臂大小  D.调节平衡螺母
(3)如图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在两侧钩码下再各挂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右端将下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所在的小组利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中(如图1),他们在A点挂3个钩码,在B点挂2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他们就得到了杠杆的平衡条件,你认为他这样就得出结论存在的问题是只进行一次实验就得出结论,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2)该组同学想用弹簧测力计和钩码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时提出了两种方案:一种按图2进行实验,一种按图3进行实验.你认为按图3实验方案更好,理由便于从杠杆上直接测量力臂.
(3)实验结束后,该小组的小马同学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如果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依然成立,”于是采用如图4装置进行探究,他发现当杠杆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相符,其原因是受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2014-2015学年山东省临沂市生素质教育特长展示测评物理试卷(解析版) 题型:作图题

(1)如甲图所示,水平地面有一快速运动的物体,当它遇到一表面粗糙的斜坡时,由于惯性,它将继续沿斜坡滑行一段,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向上滑行时的受力示意图。____________

(2)小亮发现教室中一个开关可以同时控制两盏额定电压为220V的灯,并且这两盏灯能正常发光,请你在图中画出正确的电路连接。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如图所示有一调节后处于水平平衡状态的杠杆.
(1)若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每个钩码重均为0.5N),要使杠杆水平平衡,需在B点悬挂2个钩码;
(2)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沿竖直向上拉,使杠杆水平平衡,测力计的拉力为3N;
(3)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
(4)若改变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使之斜向右上方,杠杆仍然水平平衡,测力计的读数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小明同学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小红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实验次数太少,结论不具备普遍性;
(6)若小明又在杠杆右侧的某处用弹簧测力计拉住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发现当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达到最大值仍不能使杠杆水平平衡,你认为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左侧钩码悬挂点右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物理实验复习时,小美和小丽在探究有关杠杆平衡的问题.小美的实验如下:

(1)如图1(a)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旋.(填“左”或“或”)
(2)如图1(b)所示,在A位置上挂两个相同钩码,应该在B位置挂上1个同样的钩码,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3)如图1(c)所示,弹簧测力计由竖直方向逐渐向左转动,杠杆始终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丽的实验如下:
(4)先将杠杆调节至水平位置平衡,在左右两侧各挂如图2甲所示的钩码后,杠杆的左端下降.要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果不改变钩码总数和悬挂点位置,只需将左侧2个钩码取下挂到右侧钩码下面即可.
(5)小丽还想探究当动力和阻力在杠杆同侧时杠杆的平衡情况,于是她将杠杆左侧的所有钩码拿掉,结果框框杠杆转至竖直位置,如图2乙所示.小丽在A点施加一个始终水平向右的拉力F,却发现无论用多大的力都不能将杠杆拉至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原因是水平位置时动力臂为零.
(6)小丽认为(5)问中拉力是做功的.如果每个钩码的质量均为50g,杠杆上每格的长度均为10cm,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杠杆从竖直位置拉着转过60°的过程中,拉力F的大小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拉力F所做的功至少为0.15J.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