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8876  168884  168890  168894  168900  168902  168906  168912  168914  168920  168926  168930  168932  168936  168942  168944  168950  168954  168956  168960  168962  168966  168968  168970  168971  168972  168974  168975  168976  168978  168980  168984  168986  168990  168992  168996  169002  169004  169010  169014  169016  169020  169026  169032  169034  169040  169044  169046  169052  169056  169062  16907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见图,凸透镜焦距为10厘米.

(1)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15厘米刻度处时,为了在光屏的中心找到像,应调整光屏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三者在同一高度上;为了找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选填“远离透镜”或“靠近透镜”).
(2)如用一张纸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你认为光屏上还能有像吗?如果有,像有哪些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如图.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左边旋转(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目的是便于力臂物理量的测量.
(2)实验中共有8个相同钩码,现已在左端A点挂有4个钩码,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杠杆右边怎样挂上钩码?在4格处挂3钩码.
(3)实验中,改变支点两侧的钩码位置和个数,进行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得出杠杆平衡的普遍规律.
(4)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A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左倾斜时(从a往b倾斜),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其原因是拉力的力臂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应做的改进是:使橡皮球每次从同一高度下落.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738484828180
双层20232424242522222125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来反映的.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
(4)请你说出房屋使用双层玻璃的一个优点隔热;隔音等(合理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①在探究“液体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操作:
a.甲、乙两图是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深度的关系.
b.要探究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是否有关,应选择丙和丁两图进行对比,结论是:液体压强与盛液体的容器形状无关(填“有关”或“无关”).
c.要探究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应选用乙丙两个图进行对比.
②如图2是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
a.运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小球,从高度相同的斜面上滑下,为的是让它们在达到水平面时速度相同.
b.通过观察木块被撞击后移动的距离可看出动能与质量的关系,上述过程中,出了转换法,还用了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0.人类从鸟类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飞机,从鱼类游泳得到启示发明了潜艇.某大学两位研究生从蚂蚁身上得到启示,设计出“都市蚂蚁”概念车(如图所示)质量是360kg.这款概念车小巧实用,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g取10N/kg) 
(1)该车乘载两个总质量为140kg的人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轮胎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总共8.0×10-2m2.该车对地面的压强多大?
(2)这款概念车在水平地面上匀速行驶18km所用的时间为0.5h,且在匀速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是总重的0.4倍,则该车的速度是多少?此时车受到多大的牵引力?
(3)航模社的同学想将此概念车改进成“水陆两栖车”.若上述乘载两人的概念车要在水面漂浮,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体积露出水面,则它的总体积至少为多大(假设车内不进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如图所示,小宁用轻质吸盘等器材估测大气压的大小,她设计的实验方案如下:
A.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
B.将蘸水的塑料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
C.用弹簧测力计钩着挂钩缓慢向上拉,直到吸盘脱离玻璃板面.
D.测出吸盘与玻璃板接触面的直径D.
E.计算出大气压的大小p.
(1)小宁由于疏忽,将前三项的顺序写颠倒了,正确的顺序应为BCA.
(2)实验中将蘸水的吸盘放在光滑玻璃板上,用力挤压吸盘的目的是尽量将吸盘内的空气排干净.
(3)要测出大气压的大小,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吸盘的面积应尽量小一些.(选填“大一些”或“小一些”).
(4)实验中计算大气压的表达式是P=$\frac{4F}{π{D}^{2}}$(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
(5)小宁通过实验测出的大气压值与标准大气压值相差很大,她分析了以下原因:
①测得的直径D偏小②吸盘与玻璃板面脱离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不准确
③吸盘漏气④吸盘内空气没有排干净
(6)小宁还想探究大气压的大小是否与方向有关,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她设计实验.
简要做法:分别斜放、立放,使弹簧测力计向不同方向拉吸盘,.如何判断:若在各个方向都测出了相近的大气压值,说明大气压的大小与方向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小婷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过程.

(1)图⑥所示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为0.8N.
(2)图②、③、④所示实验探究的是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关系.
(3)由图④、⑤所示实验得出的结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时,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无关.
(4)小婷由图③、⑦所示实验,就得出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的结论.他的分析过程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没有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
(5)由图中提供的数据,可以求出盐水的密度为1.12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如图甲、乙所示,实验小组利用天平和量筒等器材测量酸奶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使天平横梁平衡.
(2)先将酸奶倒入烧杯,用天平测量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则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1=62g.由于酸奶比较粘稠且不透明,对体积测量影响较大,为解决酸奶容易粘在容器壁上的问题,他们找来如图丙所示的5ml针筒,抽取酸奶至 5mL刻度处,测得烧杯和剰余酸奶的总质量m2=56.3g.
(3)不用图乙所示量筒,而选用针筒测量酸奶体积的另一个优点是:针筒的分度值比量筒小(或针筒比量筒测量体积精确、或针筒测量体积精度更高);
(4)同组的同学在实验中发现一个“问题”,5mL针筒刻度线前的尖端还是有一点小“空 隙”,这部分体积并不计入针筒标记的刻度中,这会导致小明测得的酸奶密度比实际值偏大(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为解决(4)的问题,他们想出了一种正确的测量方法:将实验(2)针筒中的一部分酸奶返回烧杯后,读出针筒的示数为lmL;测得此时烧杯和酸奶的总质量m3=60.7g,则酸奶密度为1.1×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一边长为0.1m的正方体木块,放入容器中时,木块漂浮在水中,此时木块排开水重是6N.g取10N/kg.
(1)若将物块放在水平地面上,求其对地面的压强;
(2)求木块的密度;
(3)若在木块上放一金属块,刚好使木块和金属块悬浮在水中,求金属块的重力(金属块的密度为ρ=5×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宇宙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关闭所有发动机,飞船由于惯性仍会继续飞行;飞船通过喷射燃气实现变轨和变速,向后(选填“向前”或“向后”)喷气时飞船受到向前的力而减速,这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也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