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223  169231  169237  169241  169247  169249  169253  169259  169261  169267  169273  169277  169279  169283  169289  169291  169297  169301  169303  169307  169309  169313  169315  169317  169318  169319  169321  169322  169323  169325  169327  169331  169333  169337  169339  169343  169349  169351  169357  169361  169363  169367  169373  169379  169381  169387  169391  169393  169399  169403  169409  169417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9.某载人履带车的质量为25t,每条履带与冰面的接触面积为2m2.某科考队员想驾驶此车安全通过冰层,做了探测冰层的承受极限的实验,科考队员把质量为240kg、底面积为400cm2的钢锭压在水平冰层上,冰层恰好处于极限状态(有微小裂缝但无明显破裂).问:
(1)冰层能承受的极限压强是多少?(g恒取10N/kg)
(2)通过计算判断履带车能否安全驶过冰层?
(3)履带的面积比较宽,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所示,甲图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重力可忽略不计)的两条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并通过调整钩码个数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选填“能”或“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是否平衡.
(3)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方案较合理,其主要原因是小华的实验用小卡片,减少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小明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拉动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使拉力和摩擦力成为一对平衡力.
(2)实验时,小明记录的部分数据如表所示:
试验次数木块放置情况木板表面情况压力/N弹簧测力计示数/N
1平放木板61.2
2平放木板81.6
3平放木板102.0
4平放木板上铺棉布61.8
5平放木板上铺毛巾63.0
a.分析序号1、2、3三组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的压力有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F大小的函数关系式是f=0.2F.
b.如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应选序号为1、4、5三组数据进行分析.
(3)小明在实验时还发现:在木块没有被拉动时,弹簧测力计也有示数,且示数会变化.他请教老师,知道可用F-t图象表示拉力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若某次实验开始拉动木块直到木块匀速滑动的F-t图象如图乙所示,其中0~4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象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3N的水平拉力拉木块;该现象表明:物体在静止时也可能受到摩擦 力的作用,且该力的大小与拉力的大小相等.如果实验时木块所受的拉力是2N,则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C.
A.静止
B.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6.如图所示.将底面积为100cm2,重为5N的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容器内装有重45N,深40cm的水.求:
(1)距容器底10cm的A处水的压强;
(2)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力.
(3)容器对水平桌面压强.(g取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如图是探究液体内部压强情况的六幅图,除②图杯中装的浓盐水外,其余杯里装的都是水.请你仔细观察这六幅图后回答:

(1)比较图中代号为③、④、⑤的三个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2)比较①、②两图,可以知道:在深度相同的情况下,不同液体的压强还与它的密度有关,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比较⑤、⑥两个图,得出结论是:密度相同时,液体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4.如图所示,A、B两点间的压强关系是:A点压强小于B点压强(大于、小于、等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甲、乙两容器中装有水,比较在同一水平面上A、B两点处水产生的压强 较小的是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入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请解释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小科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高低使它们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调整的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心.
小科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物距/cm像距/cm像的性质
1206.7倒立、缩小的实像
2157.5
31010倒立、等大的实像
47.515倒立、放大的实像
54--正立、放大的虚像
(2)实验序号2中像的性质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3)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 ( 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科用若干个小发光体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形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将“E”换成“F”(如图丙),在同一位置观察,屏上的像应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一个与烛焰大小相等的清晰的像,如图所示.当把蜡烛移到光具座上P处时,调节光屏位置,光屏上出现的像为(  )
A.B.C.D.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