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575  169583  169589  169593  169599  169601  169605  169611  169613  169619  169625  169629  169631  169635  169641  169643  169649  169653  169655  169659  169661  169665  169667  169669  169670  169671  169673  169674  169675  169677  169679  169683  169685  169689  169691  169695  169701  169703  169709  169713  169715  169719  169725  169731  169733  169739  169743  169745  169751  169755  169761  169769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5.刚从冰箱中取出的冰冻西红柿冒“白气”,几分钟后,西红柿又变成了一个“雪球”,从物态变化的角度分析,前者属于液化现象,后者属于凝华现象.当把西红柿放在冷水中后,则可能出现的现象是盆中有一部分水结冰,西红柿的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上海世博会举办期横跨春、夏、秋三季,为应对高温,世博园区的控温降温技术也是新招奇招迭出.如图是上海世博会使用的两种降温方法:喷雾降温和冰块降温.

(1)烈日炎炎,世博会利用晶莹剔透的冰块降温,是因为冰块变成水在熔化(填物态变化名称)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的热.
(2)喷雾降温系统自动向空气中喷洒水雾,水雾在汽化(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中从周围大量吸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家庭用的液体石油气体是用压缩体积 方法使气体液化的,在揭开沸水锅的锅盖时,有水珠从盖上流下,这是用降低温度  的办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一支正在点燃的蜡烛,会有蜡油从燃烧处流下,在蜡油下流的过程中,又变成固体的小蜡块,随着在蜡烛上,在这一过程中,蜡先熔化,后又凝固,但是蜡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所以说蜡是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11.生活处处有物理,留心观察皆学问.对以下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
A.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B.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
C.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了
D.冰箱的冻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针对下列春夏秋冬四种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温暖的春天,有些南方地区会出现“回南天”天气,地面、墙壁全是湿的
B.潮湿的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糕冒“白气”
C.凉爽的秋天,窗玻璃外侧出出现雾
D.寒冷的冬天,戴眼镜的同学走出教室镜片会模糊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如烟”是当今流行的绿色保健用品---无毒型香烟替代品,吸烟者抽烟吸“如烟”时其嘴里也有“烟气”吐出,但这种烟气不会对其他人有危害,起到了禁烟和保健的作用,针对“烟气”的产生说法正确的是(  )
A.“烟气”是某种液体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烟气”是某种液体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烟气”是呼出的一种气体
D.产生“烟气”的液体不容易液化和汽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材料一: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一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材料二: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和盛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简单的乐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道理.
材料三: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而人的内脏的固有频率和亚声波极为相似,当二者相同时,会形成内脏的共振,严重时,把内脏振坏而丧生.问题:
(1)请你将上面材料中①和②两处补上恰当的文字:①超声,②音调.
(2)亚声是指我们学过的次声波.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人体内脏的固有频率大致是20Hz左右,声具有能量
(4)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所填的物理量②与频率有关,关系是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图甲是某版本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分别是1秒,1.92秒,2.82秒.
(1)分析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不是(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v=$\frac{s}{t}$=[$\frac{0.15米}{1.00秒}$+$\frac{(0.30-0.15)米}{(1.92-1.00)秒}$+$\frac{(0.45-0.15)米}{(2.82-1.92)秒}$]÷3=…
方法2   v=$\frac{s}{t}$=$\frac{0.45米}{2.82秒}$=…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方法2.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增大纸板角度(写出一点即可);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具有能保证物体做直线运动、便于观察实验过程等优点,但还有继续改进之处,你的改进建议是增加玻璃管的长度(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有同学说:“一辆汽车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900m,则汽车必做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请你给予解释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