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69849  169857  169863  169867  169873  169875  169879  169885  169887  169893  169899  169903  169905  169909  169915  169917  169923  169927  169929  169933  169935  169939  169941  169943  169944  169945  169947  169948  169949  169951  169953  169957  169959  169963  169965  169969  169975  169977  169983  169987  169989  169993  169999  170005  170007  170013  170017  170019  170025  170029  170035  170043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某同学在做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电压、电阻关系的实验时,得到两组实验数据,如表一、表二.
表一:
 电压U(V)电阻 R(Ω)电流I(A) 
 4 5 0.8
 10 0.4
 20 0.2
表二:
 电阻R(Ω) 电压U(V) 电流I(A)
 5 2 0.4
 4 0.8
 6 1.2
(1)分析表一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2)分析表二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同学想“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于是他找来了一些器材,开始了科学探究.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他首先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为保证电路安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2)他的实验步骤为:
①先让5Ω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记录电流表示数;
②将5Ω电阻换成10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示数大于1.5V,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填“左”或“右”)移动,当观察到电压表示数为1.5 V时,记录电流表示数;
③将10Ω电阻换成15Ω电阻,闭合开关后发现: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动到最右端时,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可能是B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C.滑动变阻器断路
D.定阻电阻短路
(3)更换部分实验器材,继续完成整个探究实验后,用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丙)的图象,根据该图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4)为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不小于75Ω的滑动变阻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彬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恒为3V,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2A”字样,阻值分别为5Ω、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把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补充完整.
(2)小彬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有示数而电压表无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定值电阻R1短路(写出一种);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36A.
(3)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不变.
(4)将10Ω定值电阻换成20Ω定值电阻,重复步骤(3).
(5)实验记录的多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当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中的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实验次数定值电阻Ω)电流表示数(A)
15
2100.18
3200.09
(6)实验结束后,小彬问老师在此实验中能否换用5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老师指导小彬分析了不能更换的原因.你认为其原因是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无法保持电压表示数为1.8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l)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2)如图是小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你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三者的中心不再同一高度;②凸透镜没有放在蜡烛和光屏之间.
(3)错误改正后,小明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10cm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
(4)小明继续将点燃的蜡烛靠近凸透镜,当烛焰移至35cm 处,移动光屏,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应用这一原理制成.
(5)小明将点燃的蜡烛放在40cm处,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在焦点上不成像.
(6)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物距在不断的减小的过程中,成像性质发生改变的两个转折点是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
(7)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像的明暗将变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在学习电学时,小东利用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做了不少实验,其中电阻R可选用阻值分别为10Ω、20Ω、30Ω的定值电阻.

(1)在做“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时,小东先把10Ω的电阻连入电路,闭合开关,把电流表的读数填在表格中,然后把10Ω电阻分别换成20Ω、30Ω电阻,将相应的电流值记录到表格中(如表).小东做法中的错误是没有控制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不变.
电阻R/Ω102030
电流I/A0.30.20.15
(2)小东在实验中又收集了实验数据如表,请你把表格中的数据绘制成图象并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的电流与电阻成正比.
次序123
电压(V)2.04.06.0
电流(A)0.10.20.3
(3)在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小东根据电路图连接的电路如图2所示,图中尚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电路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最大.实验中小东测得的结果如表(c),由此可以判断,小东同学选用的定值电阻的阻值为9.9Ω(要求保留-位小数).
实验序号 电压表示数/V 电流表示数/A
 1 1.5 0.16
 2 2.5 0.25
 3 3.5 0.34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保持图中凸透镜的位置,那么:

(1)a、b、c、d、e各点中,把烛焰放在e点,屏上不会出现烛焰的像;
(2)a、b、c、d、e各点中c点是成放大和缩小像的分界点;
(3)如图,烛焰的像在光屏的下部,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下调整(选填“蜡烛”或“透镜”);
(4)当烛焰在b点时,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成出清晰的像,接着使烛焰向右移动到d点,此时应该将光屏向右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一支蜡烛距离凸透镜15cm,则移动另一侧的光屏上能看到一个倒立(填“正立”或“倒立”)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填“实像”或“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实验装置正确安装并调节后,小芳同学某次实验情景如图所示,此时她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此像是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实验过程中,如果用不透明的硬纸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光屏上的像D
A.只出现烛焰像的上半部分        B.只出现烛焰像的下半部分
C.出现烛焰完整的像,但像更小了  D.像仍然是完整的,且大小不变,只是变暗了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近视眼镜(选填“近视眼镜”或“远视眼镜”).
(4)实验过程中,燃烧的蜡烛在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上(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为了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中央,光屏应上(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是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调节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使之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2)试验时,蜡烛随着燃烧而变短,光屏上的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3)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四个不同位置,如图乙,其中蜡烛放在a处所得到的实像最小;放在d处得到的正立的虚像;在d处的成像规律是放大镜的原理,在c处的成像规律是投影仪的原理;
(4)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如图丙是我国海监人员正在用一台可变焦距的相机拍摄钓鱼岛,如果要让像更大一些,镜头焦距应该调得较大(选填“较大”或“较小”)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