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106  170114  170120  170124  170130  170132  170136  170142  170144  170150  170156  170160  170162  170166  170172  170174  170180  170184  170186  170190  170192  170196  170198  170200  170201  170202  170204  170205  170206  170208  170210  170214  170216  170220  170222  170226  170232  170234  170240  170244  170246  170250  170256  170262  170264  170270  170274  170276  170282  170286  170292  17030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红把蜡措烛烛、凸透镜、光屏的位置按如图所示放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得到的像是倒立缩小的虚像
B.照相机就是利用图中的成像规律工作的
C.把蜡烛向左移动,适当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清晰像变大
D.此时,把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相交换,光屏上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多选题

7.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个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a)图所示
B.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2中的(b)图所示
C.蜡烛的位置不动,要使烛焰所成像变小,应将透镜靠近蜡烛,同时调节光屏位置
D.蜡烛的位置不动,要使烛焰所成像变小,应将透镜远离蜡烛,同时调节光屏位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先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所示;然后正确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再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5cm处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请你解答下列问题: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在上述实验的光屏上得到烛焰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3)利用上述原理工作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你也许会看到,在十字路口,一辆卡车、一辆小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并排停在白线的后面.绿灯一亮,三辆车同时起动,小汽车冲在最前面,摩托车其次,卡车最慢.
【猜想与假设】小明看到这一现象后,提出了猜想:“机动车起动的快慢可能与质量有关”.请你提出一个猜想:机动车的起动快慢可能与牵引力大小有关.
【设计并进行实验】如果直接用卡车、小汽车和摩托车做实验,有些物理量难测量.所以,小明和几个同学设计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未完成的部分填写完整.
①选取质量较小的砖块,称出小车和砖块的总质量m1
②把砖块放到小车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小车,并记下当拉力为F1时,2s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为s1
③保持质量不变,按步骤②重做一次,记下当拉力为F2时,2s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2
④把小车上的砖块换成质量较大的砖块,并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小车,记下当拉力为F1时,2s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3;当拉力为F2时,2s后小车离起点的距离s4
【交流与评估】
①这个实验完成了怎样的转换呢:在静止的小车上放上质量较大的砖块,是用它当作卡车(选填“卡车”“小汽车”或“摩托车”),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测出拉力用以替代牵引力,测出起动后2s内前进的距离,是为了比较起动快慢.
②请你对上面的实验作出评估,找出实验中不容易操作的地方,并提出改进方法.上面实验难以控制拉力不变,在桌子边缘加一个定滑轮,通过定滑轮吊起重物相等的砖码,以保证拉力大小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红同学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她首先按图所示完成仪器装配,图中H点是2倍焦距处.
(1)经过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上(选填“上”或“下”)调;
(2)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在光屏的中央有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
(3)她又把蜡烛移到A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再一次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右(填“左”或“右”)移动,且此时清晰的像比(2)中清晰的像变大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a)所示,一束激光沿直线射到空水槽底部O点,形成一个光斑.向水槽中注入适量水后,水槽底部光斑移动到O点的左(选填“左”或“右”)侧.继续沿水槽壁缓慢注水,在此过程中,折射角不变(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如图(b)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光屏上像未给出),则该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透镜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为使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如图所示是同学们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
(1)在实验前摆放这些实验器材时应该注意的事项是:
①将蜡烛、眼镜、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同一直线上;
②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2)实验前,晓彤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二倍焦距外的适当位置,在凸透镜后方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为止,此时晓雪将自己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得模糊,晓彤只将光屏适当前移后,发现光屏上又可以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该实验说明晓雪的眼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适合患有远视眼(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人佩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同学们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请回答以下问题:

(1)要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你认为下面几种调整方法最方便合理的是C.
A.眼睛平视,视线与光具座平行,利用“三点一线”把“三心”调整到同一高度;
B.用刻度尺一个一个的测量,可以很准确地控制“三心”在同一高度;
C.把蜡烛,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移到一起,调整“三心”在同一高度,然后再分开.
(2)一位同学点燃蜡烛,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然后移动烛焰和光屏,光屏上却找不到烛焰的像.你认为产生这种现象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①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②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处.
(3)另一位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实验,测得了多组数据,其中一组数据如下表:
请分析该组的实验数据,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写出一条规律即可)物体在大于2倍焦距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试验次数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v/cm 像的情况
 光屏上的像 放大或缩小 倒立或正立
 1 35 14 成像 缩小 倒立
 2 30 15 成像 缩小 倒立
 3 25 17 成像 缩小 倒立
 4 20 20 成像 等大 倒立
 5 16 27 成像放大 倒立
 6 14 35 成像 放大 倒立
 7 13 43 成像 放大 倒立
 8 10  不成像  
 9 8 不能测量 承接不到,但眼睛能看到像 放大 正立
(4)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放置时,光屏上得到缩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像,若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凸透镜和蜡烛不动,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前加一个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5)小明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作出光屏(如图乙),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小明为探究冰熔化和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在实验室进行了探究实验.根据测量结果他画出了相关图象,如图中a、b所示.

(1)这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是温度计和秒表.
(2)在图a中,AB段与CD段的倾斜程度不同,这是因为冰的比热容与水的比热容小.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c所示,则水的沸点是98℃,此时可能实验室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在学习了动物的呼吸作用之后,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图1装置来研究昆虫是否进行呼吸作用,O点是一固定点,活塞连接金属滑片,活塞运动,滑动变阻器阻值随之改变.闭合开关小灯泡发光.(碱石灰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实验预测与分析:

(1)昆虫如果进行呼吸作用,活塞最终将停留在a的偏左位置(填“原来”“偏左”或“偏右”),
(2)随着昆虫不断地呼吸,小灯泡的亮度将变亮.
(3)装置中指针设计成AO段比OB段短,这对实验现象起到了放大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