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108  170116  170122  170126  170132  170134  170138  170144  170146  170152  170158  170162  170164  170168  170174  170176  170182  170186  170188  170192  170194  170198  170200  170202  170203  170204  170206  170207  170208  170210  170212  170216  170218  170222  170224  170228  170234  170236  170242  170246  170248  170252  170258  170264  170266  170272  170276  170278  170284  170288  170294  17030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的50厘米刻度处,在20厘米刻度处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如图所示,此时烛焰通过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为验证这个像是否为实像,需用光屏在图中BC两点间(填字母)移动找像.若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5厘米刻度处,应从F点一侧(填“A”或“F”)观察才能看到正立放大的烛焰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关于以下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光屏远离透镜
B.从冰箱里拿出的冰块周围出现“白气”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
C.水蒸气液化成水,分子间距离增大,内能降低
D.冰雹在下落过程中表面熔化成水需要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这样做是让太阳光与凸透镜的主光轴平行,调节并移动透镜,让太阳光在白纸上会聚成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光斑的位置为焦点的位簧,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它到透镜中心的距离,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将一物体放在距透镜15cm时,移动光屏在屏上成倒立(倒立/正立)的实像.
(3)小明实验后发现,他和小华实验时的物距相同但像距不同,写出两条可能原因.答:两只透镜的焦距不同、某次光屏上所成的像不是最清晰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凸透镜(焦距f为10cm)、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1所示.若凸透镜位置保持不变,依次把蜡烛放在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1)在凸透镜右侧主光轴上画出焦点F的位置.
(2)画出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的径迹.
(3)当光屏上出现放大的像时,蜡烛位于图中B或C点;当蜡烛位于D点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看不到清晰的像.(以上两空均选填“A”、“B”、“C”或“D”)
(4)如图2所示,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水球相当于凸透镜(选填“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王亚平到水球的距离是大于2倍焦距(选填“1倍焦距以内”,“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或“大于2倍焦距”).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小丽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且位置保持不变,将点燃的蜡烛、光屏靠近凸透镜,调节烛焰、光屏、凸透镜的高度,使三者中心等高.
(1)蜡烛位于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光屏位于光具座上90cm刻度线处.保持光屏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当将蜡烛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
(2)当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5cm刻线处,小丽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小红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择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她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固定在光具座上,并调好高度,位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在光屏上找到烛焰放大的实像,小红应将蜡烛向右移动(选填“左”或“右”),此时该像是倒立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2)为了保证人们的安全,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如图乙,摄像头应用了凸透镜成实像的原理(填“实”或“虚”).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刚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C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D.(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处不动,若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上70cm刻度线处,将光屏放在光具座上透镜的左侧,通过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可呈现烛焰清晰的D的像.(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倒立放大     B.倒立缩小    C.正立放大    D.倒立等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在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的实验现象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D.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3)实验过程中,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的像已不再在光屏的中心,为了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应向下(选填:“上”或“下”)移动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明在生物课上学习了“植物体对水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的知识后,利用食盐水、新鲜冬瓜和自制简易“密度计”对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小明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如下操作:
①取一根饮料吸管,将一些铁丝从吸管的下端塞入,并用石蜡将吸管的
下端封起来,制成简易的“密度计”.
②将冬瓜除去瓜瓤后制成“冬瓜碗”,并在“冬瓜碗”中加入密度为1.2×103kg/m3的食盐水.
③在食盐水中放置自制“密度计”,每隔相同的时间观察并记 录“密度计”浸入的深度h.
④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密度计”在溶液中浸入的
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乙所示.
(1)自制简易“密度计”时,塞入铁丝的目的是使吸管能竖直漂浮在液体中.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应选用较细(选填“粗”或“细”)的饮料吸管.
(2)根据“密度计”在溶液中浸入的深度h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可知,冬瓜在盐水中是失水(选填“吸水”或“失水”)的,其随时间变化快慢的情况是先较快后较慢,然后不变.
(3)在第50min时,盐水的密度是1.125×103 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一凸透镜焦距为8cm,若将物体放在此透镜前12cm处,可得到(  )
A.倒立、等大的实像B.倒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