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168  170176  170182  170186  170192  170194  170198  170204  170206  170212  170218  170222  170224  170228  170234  170236  170242  170246  170248  170252  170254  170258  170260  170262  170263  170264  170266  170267  170268  170270  170272  170276  170278  170282  170284  170288  170294  170296  170302  170306  170308  170312  170318  170324  170326  170332  170336  170338  170344  170348  170354  17036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如图所示电压表示数为12.5V.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当凸透镜位置固定不动,烛焰位于光具座上15.0cm刻度处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该原理可应用于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小灯泡额定电压为3.8V(电阻约为10Ω),电源电压恒为6V.

(1)小敏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部分实物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接,要求滑片P左移使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变小.
(2)若有规格分别为“5Ω 1A”“50Ω 0.5A”和“100Ω 0.2A”的三个滑动变阻器供选择,为了使实验能顺利进行,应选用规格为50Ω 0.5A的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
(3)小敏同学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小灯泡都不发光,且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出现上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灯泡断路
(4)故障排除后,再次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为0.34A,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1.292W.
(5)小敏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记下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多组对应示数,并绘制成如图丙所示的I-U图象,结果发现图象为曲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变化.
(6)为探究电压一定时,流经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小敏将电压表量程更换为0~3V,且将小灯泡依次换成“5Ω”、“10Ω”、“20Ω”、“25Ω”的定值电阻,记下多组电流表和电阻数据.在该过程中,滑动变阻器除了保护电路,还有一个作用是改变电路中的电流,使R两端的电压不变,测出多组实验数据;若实验时小敏在更换定值电阻的过程中,发现电压表示数超量程,则她操作中的错误可能是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未移到阻值最大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1)某同学利用图甲装置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实验前,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烛焰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成的是倒立(填“正立”或“倒立”)的像,此所成的像与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所成的像性质类似.

(2)小林做“碘的升华”实验时,用酒精灯直接对放有少量固态碘的碘升华管加热,如图乙.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紫色的碘蒸气,小林认为碘从固态变成了气态,是升华现象.小红查阅资料发现:常压下,碘的熔点为113.60℃,沸点为184.25℃,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约400℃.根据这些资料,小红认为小林所做的实验中,碘可能经历了由固态到液态再到气态的变化过程,小林的实验并不能得出碘升华的结论.针对小红的质疑,小林思考后设计了一个实验,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加入适量水的烧杯网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隔着石棉网加热至水沸腾
②对固体碘进行水浴加热,发现碘升华管内出现碘蒸气,而未出现液态碘.
请回答:
(a)小林的实验表明,碘在升华过程需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b)用水浴法加热的优点,除了可让加热温度低于碘的熔点外,还有:受热均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各组使用相同的焦距的凸透镜进行实验.
(1)小华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实验记录如表: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12.0024.00倒立,放大,实像
216.0016.00倒立,等大,实像
320.0013.33倒立,缩小,实像
430.0010.91倒立,缩小,实像
请你根据上表信息,求出凸透镜的焦距f=8.00cm.
(2)小华所在的小组把蜡烛放在该凸透镜的焦点上,凸透镜固定不动,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在光屏上观察到的现象是大小不变的光斑.
(3)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 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光屏上没有成清晰的像就进行了测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
(2)图中物距u应满足u>2f.
(3)当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烛焰的像将落在光屏的前方.
(4)在第(3)小题的情况下,若用此实验模拟人眼的调节功能,重新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该进行的操作是换用焦距更大的凸透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沦.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实验
序号
物距
u/cm
像距
v/cm
像的性质
13015倒立、缩小的实像
22516.7倒立、缩小的实像
3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
415倒立、放大的实像
55正立、放大的虚像
(1)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实验序号4的相距为30cm.
(3)当烛焰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淸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淮安市开明中学实验小组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实验操作规范.在图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放大/等大/缩小)、实像(实像/虚像),生活中成像原理与之相似的是照相机(投影仪/照相机/放大镜).
(2)只将蜡烛和光屏对调位置,能(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3)若将透镜用白纸遮住一半,则在光屏上成像的亮度将变暗(不变/变亮/变暗).
(4)上午第二课下课后,小组同学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则这个亮点是B(A.凸透镜的焦点,B.太阳的像,C.凸透镜的影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刻度尺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把光屏置于另一侧,改变光屏与凸透镜间的距离,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可能是:蜡烛在一倍焦距之内(或光屏与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太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回顾实验和探究:(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过程
方法
如图,改变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注意听振动发出声音有何不同.此时,应注意两次手上的力度大致相同.
结论物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2)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器材刻度尺、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过程
步骤
①在光具座上由左至右应该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把蜡烛依次放在u>2f、f<u<2f的位置,调整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③把蜡烛放在u<f的位置,在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大小和倒正.
表格
结论
像的性质应用
倒正缩放实虚
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
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虚像放大镜
(3)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数据
表格
时间/min012345678
温度/℃707682899498989898
数据
分析
将以上表格中的数据
在下面的坐标系中描点,
并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画出水沸腾过程温度随
时间的变化图象.
结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过程中虽然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在98℃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