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197  170205  170211  170215  170221  170223  170227  170233  170235  170241  170247  170251  170253  170257  170263  170265  170271  170275  170277  170281  170283  170287  170289  170291  170292  170293  170295  170296  170297  170299  170301  170305  170307  170311  170313  170317  170323  170325  170331  170335  170337  170341  170347  170353  170355  170361  170365  170367  170373  170377  170383  170391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科在观看世界冰壶锦标赛时猜想:冰壶在冰面上的滑行距离,除了与离手时的速度大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外,还可能与质量有关.

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小科、小敏和小思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在木块上加放数量不等的钩码后,让木块从O点静止滑下,记录木块和钩码的总质量m和它在水平面的滑行距离S,记录数据如表
质量m/kg0.100.150.200.250.300.350.40
滑行距离s/m0.420.410.430.420.430.420.42
(1)木块每次都从O点沿光滑的斜面静止下滑,到达A点的速度 相同.
(2)从上述数据分析,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在初速度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条件下,物体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无关.
(3)小敏认为:木块及钩码的质量越大,对水平面的压力越大,则滑行中受到的阻力也越大,滑行距离就会越短.因此,他认为数据有问题,于是对上表数据做了如下改动:

请你评判小敏的做法并阐述理由:小敏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做实验记录数据时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便更改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小明在选用弹簧测力计的过程中,发现测量大小相同的力时,用不同规格的测力计,弹簧伸长的长度不一样.对哪些因素会影响弹簧的伸长量,小明有以下三种猜想:
猜想1:制造弹簧所用的材料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2:弹簧的原长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猜想3:弹簧的粗细可能影响弹簧的伸长量.
小明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出一个实验方案:
①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测出两根弹簧的初始长度L1、L2
②如图所示,固定弹簧的一端,用大小相等的力拉弹簧,测出两根弹簧的对应长度L1′、L2′;
③改变拉力的大小,重复实验步骤①②,记录实验数据.
(1)该实验方案研究的是猜想2(填写序号).
(2)实验方案中将“一根弹簧剪成长度不同的两根”,这样做是为了得到材料和粗细均相同的两根弹簧.
(3)实验方案中“用大小相同的力拉弹簧”表明弹簧的伸长量还与拉力大小有关.
(4)探究此猜想需要研究和比较的物理量是弹簧的原长和对应的伸长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某兴趣小组在“探究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提出了以下几种猜想:
A.与物体升高的温度有关
B.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C.与物体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做了如下实验,将50克的水装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数据记录在表一中,然后在烧杯中再加入50克的水,重复上述实验,实验数据在记录在表二中.(设水每分钟吸收的热量相等)
表一
5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
温度(℃)20242832364044
升高温度(℃)04812162024
表二
100克水时间(分钟)0123456
温度(℃)20222426283032
升高温度(℃)024681012
表三
50克煤油(或100克煤油;或50克或100克的其它液体)时间(分钟)///////
温度(℃)///////
升高温度(℃)///////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的第一行与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的温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四列、第五列、第六列等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经过推理,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种物质(水)吸收相等的热量,质量越小,升高的温度越多.
(3)进一步综合分析表一和表二中有关数据及相关条件,归纳得出的结论为:同种物质(水),吸收的热量与物体质量和升高温度的乘积的比值是一个确定的值.
(4)为了验证猜想C(选填字母),请你把实验方案的设计填在表三中.
(5)在整个实验中所用的主要研究方法与下列实验所用方法相同的是B
A.测定物质的密度                 B.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C.用电流表、电压表测电阻          D.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科发现江中心与江岸边水流速度不同,岸边水流速度几乎为零,离岸远一点的地方水流速度较大,小明想:河水流速与到岸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他邀请爸爸一起探究这个问题,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进行了如下实验:

(1)先在实验室模拟实验,将两端开口的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置于水流中,竖直部分露出水面,当水流以速度υ正对L形玻璃管的水平部分开口端匀速流动时,管内外液面的高度差为h.再改变水流速度υ的大小,分别测出与υ对应的h值,将数据记录在表中.
实验次数1234567
v/(m/s)00.40.81.21.62.02.4
h/(mm)01664144256400576
根据表中数据反映的规律可知,当h为324mm时对应的水流速度为1.8m/s;
(2)归纳高度差和水流速度之间的关系式:h=100v2
(3)再到江边进行实地测量,你认为他们要测量的物理量是:测量点到河岸的距离s、对应的竖直管中高出液面的水柱高度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某小组同学通过实验研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他们把高为0.2米的实心圆柱体先后浸入A、B两种液体中(ρA<ρB),并用力F1改变下表面到液面的距离h,如图所示.他们利用仪器测得力F1和长方体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强,并利用公式求得下(或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记录数据如表一、表二所示.
表一 液体A
实   验   序   号123456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0.160.180.200.220.24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4.06.08.08.08.08.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0002.04.06.0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16.018.020.022.024.026.0
表二 液体B
实   验   序   号789101112
液面到下表面的距离h(米)0.160.180.200.220.240.26
上表面受到的压力F1(牛)5.67.810.010.010.010.0
上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2(牛)0002.24.46.6
下表面受到的液体的压力F3(牛)17.619.822.024.226.428.6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或7、8与9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下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3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同种液体中,圆柱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与深度成正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与10、5与11或6与12.等数据中的距离h和上表面受到液体压力F2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越大.
(3)请将表一和表二填写完整.
(4)甲、乙两位同学进一步综合分析了表一、表二中后三列数据及相关条件,甲同学计算了F3与F1的差值,分别为14.0牛、16.0牛、18.0牛和14.2牛、16.4牛、18.6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乙同学计算了F3与F2的差值,分别为20.0牛、20.0牛、20.0牛和22.0牛、22.0牛、22.0牛,由此得出结论:浸没在同种液体中的圆柱体,下、上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差是个定值.请判断,甲同学的分析错误,乙同学的分析合理但结论不完整.
(均选填“错误”、“合理但结论不完整”或“合理且结论完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为了探究拉动物体时用力大小与用力方向的关系,小王将一个重力为10牛的重物放置在不同的粗糙水平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向缓慢拉动重物匀速前进,如图(a)所示,然后,他改变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使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成一定角度α,如图(b),接着,他继续增大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α,并记录下不同角度α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表一   木板 (较光滑)
序号α(度)拉力F(N)
1103.47
2203.42
3303.47
4403.63
5503.95
表二   砂纸 (较粗糙)
序号α(度)拉力F(N)
6107.42
7206.84
8306.52
9406.42
10506.52
(1)比较序号1和6(或2和7、或3和8、或4和9、或5和10)可知,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拉动同一个物体时,测力计的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α相同,水平面越粗糙,拉力越大.
(2)比较序号1-5可知,在同一水平面上拉动同一个物体时,用力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角度α越大,法力先减小后增大.
(3)小王发现,两次实验,拉力可能存在最小值,表一中,拉力的最小值应该在角度α为20度至40度之间寻找才有可能找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明和小亮在操场上玩耍时发现水平抛出的几个物体落地时,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各有不同,善于观察的他们想探究“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什么因素有关,根据生活中的感受,他们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与抛出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有关;
猜想三:与水平抛出点离地高度有关;
为了验证以上猜想,他们从实验室借来能控制速度的弹射器、不同的小钢球、刻度尺等实验器材,按照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得到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小球质量  10克
实验序号抛出点离地高度h
(米)
水平抛出的速度v
(米/秒)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米)
1210.64
2221.28
3242.56
4443.61
5622.21
表二小球质量  20克
实验序号抛出点离地高度h
(米)
水平抛出的速度v
(米/秒)
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米)
6210.64
7321.56
8511.01
9822.56
101045.71
①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实验序号为1与6的数据进行分析.
②小明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当抛出点离地高度h相同时,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与水平抛出的速度成正比.
③小亮分析比较实验序号3与9中的数据,得出初步结论:水平抛出物体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与抛出点离地高度h无关.请你判断他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请说明理由错误;没有控制水平抛出的速度v相同.
④进一步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与3数据中的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与水平抛出的速度v的比值,可得出初步结论:抛出点离地高度h相同时,落地点与抛出点的水平距离L与水平抛出的速度v的比值是个定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某小组同学根据“浸入水中的铁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浸入水中的木块最终漂浮水面上”的现象,猜想:物块的密度可能会对她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有影响,欲使他们用若干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实心物块和水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
实验序号123456
物块ABCDEF
物块的密度(x103千克/米32.72.21.60.80.60.4
实验现象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3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静止在容器底部.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或5或6中的数据及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浸入水中实心物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物块最终漂浮在水面上.
(3)分析比较实验西药4、5和6中的数据、现象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体积相同的实心物块,密度越小的露出水面的体积越大.
(4)小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数据有限,得到的初步结论未必有普遍性,应该用更多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于是他决定进一步研究密度范围在0.8×103千克/米3至1.6×103千克/米3内的实心物块浸入水中后的最终状态,为上述结论提供足够的证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
【生活发现】①自行车在烈日下暴晒,车胎容易发生爆炸;
②压缩一段封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发现越压缩越费力.
【提出问题】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假设一: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温度有关;
假设二:一定质量的气体产生的压强可能与气体的体积或密度有关;
【实验检验】为验证假设一,进行如下操作:
步骤一:取一根长度约为 1米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在室温(20℃)下用水银密封一段空气柱,将玻璃管竖直固定,并在玻璃管上标出水银柱下表面的位置,如图所示;
步骤二:将空气柱浸入50℃的水中,待水银柱不再上升后,往玻璃管内注入水银,直到水银柱下表面到达标记处为止;
步骤三:将空气柱浸入80℃的水中,重复实验.
【现象描述】空气柱的温度越高,上方的水银柱也越长.
【得出结论】.
【评价交流】科学猜想往往需要一定的事实作为依据,请为猜想“气体产生的压强还可能与气体的质量有关”,列举一种事实作为依据:越接近地球表面,空气的越稠密,相同体积空气质量越大,气压越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相同体积的空气质量越小,气压越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法国科学家阿尔贝•费尔和德国科学家彼得•格林贝格尔由于发现了巨磁电阻(GMR)效应,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小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电路,来研究巨磁电阻的大小与有无磁场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断开S1,闭合S2,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测得两电表的四组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序号123
U/伏1.001.252.00
I/安2×10-32.5×10-34×10-3
实验序号123
U/伏0.450.911.50
I/安0.3×10-30.6×10-31×10-3
由此可知,无磁场时GMR的电阻大小为500欧;再闭合S1和S2,保持R1滑片位置不变,移动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测得两电表的四组数据如右表所示,可计算出有磁场时GMR的电阻大小;
(2)通过上述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有磁场时巨磁电阻的阻值明显变大;
(3)利用小明同学设计的电路和现有器材,你还能进一步研究与巨磁电阻大小有关的什么问题?研究巨磁电阻的大小与磁场强弱的关系(或研究巨磁电阻的大小与磁场方向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