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338  170346  170352  170356  170362  170364  170368  170374  170376  170382  170388  170392  170394  170398  170404  170406  170412  170416  170418  170422  170424  170428  170430  170432  170433  170434  170436  170437  170438  170440  170442  170446  170448  170452  170454  170458  170464  170466  170472  170476  170478  170482  170488  170494  170496  170502  170506  170508  170514  170518  170524  17053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让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实验前需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比较规范的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为了方便从不同方向观察光屏上的像,光屏应选用较粗糙(选填“粗糙”或“光滑”)的玻璃板.
(4)如图乙所示,用该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8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图乙所示的位置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蜡烛的像;当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后,为使光屏上再次呈清晰像,应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
(5)若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5cm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A”;接着把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8cm的位置,再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形成清晰的像“B”.由实验可知像“A”大于(选填“大于”或“小于”)像“B”.
(6)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下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7)将透镜及蜡烛、光屏置于光具座上(如图丙),做成像实验,记录每次成实像的物距u,像距v.物像间距L(u+v),绘出图线丁(以f为长度单位),由图可知,要想成实像,蜡烛与光屏的间距应满足L≥4f(或不小于4f).经“百度”发现,物理学中,有一个凸透镜成像的“新概念”:放大率n=$\frac{A′B′}{AB}$=$\frac{v}{u}$,结合丙、丁两图,可知当物距u=3f时,n=0.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他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如果你是他的合作者,请帮他指出该装置中的两处错误:
①凸透镜和蜡烛的位置放反了;②烛心、光心、光屏不在同一高度
(2)若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按正确的方法组装好器材后,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的位置,如图乙然后把蜡烛置于光具座的34cm刻度的位置后,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向右适当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生活中的透镜投影机(选填:照相机、探投影机或放大镜)是根据这一原理工作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亮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做了进一步探究(如图所示)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需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图甲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10.0cm;
(2)小亮按图乙组装好实验装置.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他发现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此,你猜想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蜡烛和光屏间距离较小;
(3)当蜡烛在光具座上A处时,光屏在B处的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所示,现将蜡烛从A处向左移动距离s到C,为再次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左(填“左”或“右”)移动,移动距离s′>s(选填“>”、“<”或“=”),这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填像的特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下探究过程.

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镜焦距f=10cm)
实验次数物体到凸透镜距离(物距(u/cm))像的放大或缩小像的正立或倒立像的虚实
130缩小倒立实像
225缩小倒立实像
320等大倒立实像
416放大倒立实像
512放大倒立实像
68放大正立虚像
74放大正立虚像
(1)他们按照图甲所示安装各种器材后,点燃蜡烛,应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实验小组依次选取了不同的物距分别进行实验,同时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右表.
①分析表中1和2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分析表中6、7数据可知: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实验时同学们发现,在观察光屏上淸晰的烛焰像的过程中,随着蜡烛逐渐燃烧变短,光屏上烛焰的像会向上移动.
(4)小明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用凸透镜看“照相机”三个字,并在笔记本上画出了如图16乙所示的实验现象,其中A图是画错的,C图反映了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由图3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0cm.
(2)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左侧,焰心与透镜光心在同一水平线上
①移动蜡烛使烛焰距离透镜30cm时,移动光源,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的实像.若烛焰高1cm,则烛焰实像的高度最有可能是C
A.3cm      B.1cm     C.0.5cm
②取下光屏,移动蜡烛使烛焰距透镜35cm时,烛焰通过透镜能否成实像?答:能够成实像;因为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有无光屏无关.
③移动蜡烛使烛焰距透镜5cm时,人在透镜的右(选填:“左”或“右”)侧观察,可以看到烛焰的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在“用点燃的蜡烛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芳在草稿上记录了一次实验现象(漏画了光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  )
A.l1是物距
B.l2是像距
C.实验中,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D.实验中,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B.当u=20cm时成实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C.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依次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距v/cm
 1 30 15
 2 20 20
 3 15 30
 4 5/
(1)此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第3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倒立(“倒立”或“正立”)、放大(“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实”或“虚”).
(3)第4次实验时所成的像的特点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当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要使屏上的像变大些,应将蜡烛靠近透镜,将光屏远离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生活中投影仪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如图所示,小霖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f=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20cm刻线处时,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到光具座上65cm(选填“70”“65”或“80”)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实像(选填“实”或“虚”);由此他推测,若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时,将光屏移动到光具座上80cm刻线处就可以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像,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自己的推测是正确的!小霖的这个推测的根据是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小明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10cm.
(2)实验前小明同学调整了凸透镜、光屏、烛焰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能使像成在光屏的中间.
(3)实验过程中,她发现烛焰成像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心,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上(填“上”、“下”)调节.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