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421  170429  170435  170439  170445  170447  170451  170457  170459  170465  170471  170475  170477  170481  170487  170489  170495  170499  170501  170505  170507  170511  170513  170515  170516  170517  170519  170520  170521  170523  170525  170529  170531  170535  170537  170541  170547  170549  170555  170559  170561  170565  170571  170577  170579  170585  170589  170591  170597  170601  170607  170615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其目的是为了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点燃蜡烛在调节之前(前或后).
(2)当烛焰的像在光屏上呈现时,若保持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动,随着蜡烛的燃烧,高度不断降低,则光屏上所呈的像向上(填“上”或“下”)移动.
(3)如图所示:在实验时,小明同学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在A、B、C、D、E的位置,请你利用学过的知识帮他分析一下:

①把蜡烛放在C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大;像是倒立(正立/倒立).
②把蜡烛放在A点,屏上出现的像最小;像是倒立(正立/倒立).
③把蜡烛放在D点,透镜不成像.
④把蜡烛放在E点,透镜成的是虚像;像是正立(正立/倒立).
⑤把蜡烛从近处向凸透镜远离(C→A)时,像逐渐远离(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像的大小逐渐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一个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当蜡烛距它16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正立或倒立)放大(“放大”、“缩小”或“等大”)的虚(虚或实)像;将蜡烛向透镜移近7cm后,在光屏上不能(填:“能”或“不能”)成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
(2)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小明开始实验,图乙是他某次的实验情景,此时他在光屏上看到了烛焰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一个焦距适当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5)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部分补充完整.
(1)将一束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得到如图所示的光路图.则该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试验中
(1)首先要把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一直线上,然后点燃蜡烛,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2)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当烛焰距凸透镜15cm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工作的.
(3)在实验时,当烛焰向左(远离透镜)移动后,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需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调整.
(4)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5)在上一步实验获得清晰的像后,小明取了一幅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要使光屏上还能成清晰的像,可将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调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小明在学习中完成了多个探究实验,以下是其中两个
(1)用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蜡烛、光屏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他先用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1)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②点燃蜡烛,此时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但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他应把蜡烛向上调(选填“上”、或“下”),此时光屏上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探究“水的沸腾”时所使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

①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2)图乙所示,则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84℃.
②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图(2)丙).由图(2)丙可知水的沸点是98℃,则当时的大气压低于(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1标准大气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哪种成像规律制成的(  )
A.u>2f,凸透镜成缩小的实像B.u<f,凸透镜成放大的虚像
C.2f>u>f,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D.u=2f,凸透镜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发现像高与像距、物距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探究,进行如下实验.

(1)实验开始前,首先在光具座上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并进行调节,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但小华点燃蜡烛后调节光屏,发现像的位置如图所示,于是他向上调节凸透镜,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2)下表是小华同学实验时记录的几组数据:
实验次数物距u/cm像距v/cm物高L/cm像高h/cm
1351452
2301552.5
3202055
41530510
51260525
①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②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像距小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小于1;当像距大于物距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大于1(选填“大于”或“小于”).
③小华通过进一步分析实验数据又得出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具体关系.他的结论是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和像距与物距的比值相等
(3)当物距为5cm时,小华无论如何移动光屏,均无法得到像.他透过凸透镜往左看,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其成像性质与放大镜(填“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像的性质相同.无意中,小华透过凸透镜往右看,也看到了如图丙的一个像,请问这个像的形成原理是光的反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蜡烛、凸透镜(焦距为10cm)、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要使烛焰的像能呈在光屏的中央,需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当它们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能得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投影仪.
(2)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完整.(选填“完整”或“不完整')
(3)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淸晰的像,应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凹透镜(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小明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

(1)小明将透镜正对太阳光,当移动光屏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2)小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固定好位置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中心都只能看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你认为可能出现的原因应该是烛焰在凸透镜的焦点上.
(3)小明用该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A位置时,光屏应向M点的右(选填“左”或“右”)侧移动,才能接收到一个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4)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晶状体较正常人眼更凸,导致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更强(选填“强”或“弱”),所以近视眼用凹透镜来矫正.
(5)小明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C,接着他保持蜡烛的位置不变,用另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代替原来焦距为f的凸透镜并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D,观察实验现象,他发现像D比像C变大了,则根据上述实验可以判断f′与f大小关系是f′大于f(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之后,保持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蜡烛应向右移动;由实验可知:当用变焦照相机拍照时,如果想使被拍摄景物的像变大些,应调节相机的焦距变大些.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