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467  170475  170481  170485  170491  170493  170497  170503  170505  170511  170517  170521  170523  170527  170533  170535  170541  170545  170547  170551  170553  170557  170559  170561  170562  170563  170565  170566  170567  170569  170571  170575  170577  170581  170583  170587  170593  170595  170601  170605  170607  170611  170617  170623  170625  170631  170635  170637  170643  170647  170653  170661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交流与评估是科学探究的一个重要环节.光明中学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完成了“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以后,进行了小组交流,下表是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记录:
实验小组钩码重G(N)动滑轮G′(N)拉力F(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0.50.40.3547.6%
20.50.40.3843.9%
310.60.6253.8%
410.80.7146.9%
520.60.9868.0%
620.81.0662.9%
请你对表中各小组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影响滑轮组效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钩码重与动滑轮重
(2)1、2两个小组的动滑轮重相同,提起的钩码重也相同,测出的滑轮机械效率却不同,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D.
A.滑轮的轮与轴间的摩擦力大小不同    B.测拉力时没有使测力计匀速上升
C.测拉力时拉力的方向没有竖直向上    D.钩码被提升的高度不同
(3)请你就如何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提出自己的建议(要求写两点):
①选用较轻的动滑轮组装滑轮组;
②对于给定的滑轮组,通过增大提起的物重提高效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物体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摆到竖直位置时,撞击水平木板上的木块,将木块撞了出一段距离.
(1)本实验使钢球获得动能的操作方法是将钢球从某一高度由静止释放,钢球动能的大小是通过观察木块运动的距离来判断的.
(2)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让质量不同的钢球从相同高度摆下,使钢球到过竖直位置的速度相同,从而探究动能与质量关系.
试验次数钢球质量/g钢球下摆高度/cm木块滑行距离/cm
1202030
2402058
36020
(3)在第3次实验中,木块被撞后滑出木板,需要重做第3次实验,甲同学建议换一个较大的木块,乙同学建议换用同样较长的木板,丙同学建议降低钢球下摆的高度.你认为应当采用乙的建议.
(4)由上述实验数据和现象可得出结论:在速度一定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以杠杆中点为支点.

(1)在调节杠杆平衡时,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
端的平衡螺母向左(左、右)调节.
(2)如图甲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小明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小明这种做法的不足是:仅凭一次实验的数据得出的结论具有偶然性.
(3)如图乙所示,小明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2.第一(一、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理由是:便于直接读出力臂.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1<F2.(<、=、>)
(4)杠杆不处于水平位置能否平衡?小海和小红意见不同.小海认为能平衡,于是他每次让杠杆倾斜时静止,这样实验也得出了同样的杠杆平衡条件.小海认为杠杆平衡不一定是水平的,这种说法对吗?对(对/错),小红仔细研究后发现自己的在水平位置实验的方案比小海好,请你说出小红的理由:便于直接读出力臂.
(5)实验结束后,小明提出了新的探究问题:“若支点不在杠杆的中点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否仍然成立?”于是小组同学利用如图丙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在杠杆左端的不同位置,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处于水平平衡时,测出的拉力大小都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其原因可能是:杠杆的自重影响了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平面镜、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
(1)选错的器材是平面镜  ;
(2)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A(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
(3)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物距和像距;
(4)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纸上没有棋子的像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5)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棋子B,都不能与棋子A的像重合,其可能原因是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6)实验时发现像太暗不易观察,可以采取的改进方法是:用手电筒照(用发光二极管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凹面镜是用球面的里面作反射面.利用凹面镜能会聚太阳光的性质可以制作太阳灶,凹面镜的面积越大,能够会聚的太阳光越多,温度也就越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为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组(电压为3V)、电压表、多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
(2)电路连接正确后进行实验,某小组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的电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电压表示数相同,如图乙所示,其值为2.6V.根据这组数据,该小组得出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你认为实验的疏漏之处是没有更换灯泡组成不同的并联电路,多次实验.
(3)小华发现,实验中电压表示数明显小于电源电压,他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导线有电阻,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闭合开关后,小华又测出了电池组两端的电压为2.65V,由此可以判断,导线有电阻不是(选填“是”或“不是”)电压表示数明显小于电源电压的主要原因.理由是闭合电路后,电池组两端的电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相差很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1.在做“探究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的实验时,有多个灯泡可供选择,小明把两只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如图所示:
(1)当分别把电压表连在图中AB两点、BC两点及AC两点时,闭合开关后测得的数据是:UAB=0,UBC=12V,UAC=12V,则故障可能是灯L2断路、或灯L1短路L、或L1短路同时L2断路.
(2)故障排除后,实验正常进行,通过测量得到了两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AB间电压U1/VBC间电压U2/VAC间电压U3/V
14812
26612
分析两组实验数据,可得出: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
(3)本实验设计你认为有什么不合理或可以改进的地方吗?若有,请加以说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0.雪灾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睿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他用同样多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C(A/B/C).选择这种方法的好处是受热均匀,延长熔化时间便于观察.(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
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图D,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
【分析】根据曲线图可知:
(1)利用盐水制成的冰是(是/不是)晶体.实验中浓盐冰的熔点是-7℃,凝固点是-7℃.
【归纳】根据分析可以得到:
(2)在水中加盐,可以降低(提高/降低)水的凝固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低(高/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9.按要求完成下列作图: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如图甲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为6V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动到b端,定值电阻R1两端的电压随滑动变阻器R2阻值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当R2为10Ω时,电压表的示数是3V,当电压表示数为2V时,R1的阻值是10Ω,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在b端时,电阻R1的功率是0.1W.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