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0492  170500  170506  170510  170516  170518  170522  170528  170530  170536  170542  170546  170548  170552  170558  170560  170566  170570  170572  170576  170578  170582  170584  170586  170587  170588  170590  170591  170592  170594  170596  170600  170602  170606  170608  170612  170618  170620  170626  170630  170632  170636  170642  170648  170650  170656  170660  170662  170668  170672  170678  170686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保持不变,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小华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光屏上依然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但光屏上像的位置却偏高,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下调节凸透镜.
(2)小华调整后,如图1,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向左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小些.
(3)透镜位置不变,小明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右(选填“左”或“右”)一侧观察蜡烛的像,当观察到像时有(选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4)小明又将蜡烛放在10cm刻度线处,调整光屏使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然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了适当距离时,又观察到清晰的像,由此分析,还可以只将蜡烛向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也能观察到清晰的像,显然这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为了粗测凸透镜的焦距,小明在上午第二节课后(9:30左右),将凸透镜与水平地面平行放置,调节凸透镜到地面的距离,直至地面上出现一个最小的亮点,小明认为此点就是凸透镜焦点的位置.旁边的同学却告诉他,这个亮点不是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其理由是太阳光与透镜的主光轴不平行.
(6)小芳用9个红色的发光二极管按“F”字样镶嵌排列在白色方格板上替代蜡烛作为光源,又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成光屏,实验使用的凸透镜焦距为10cm,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同学们对小芳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7)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3(A)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D.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华测焦距f时,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透镜下方的白纸上呈现一光斑时,测得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12cm,将白纸再远离透镜一段距离,发现白纸上又出现了相同大小的光斑,则f大于12c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调整实验器材,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如图所示,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黄珊同学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这次实验现象能够说明A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4)完成实验后,继续模拟远视眼的缺陷:给透镜戴上远视眼镜,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取下远视眼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也将逐渐向上移动.
(5)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请将所缺的实验数据和像的性质补充完整.
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
13015①倒立缩小实像
22020倒立、等大的实像
315②30倒立、放大的实像
46正立、放大的虚像
(6)若已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用遮光布遮住凸透镜的下小半部分,则所成的烛焰的像为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选填“不完整的像”、“亮度相同的完整像”或“亮度稍暗的完整的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此处即为凸透镜的焦点,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照相机.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上(选填“上”或者“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9.我们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时,总发现鱼被放大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得到解决.我们在实验中:
(1)成像出现了如图所示的问题,造成的原因是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你解决的方法是将蜡烛向上移或将凸透镜向下移.
(2)保持凸透镜不动,要使所成的像变大且清晰,蜡烛应向右(填“向左”或“向右”)移动,光屏应向右(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应用这个原理制成了幻灯机.
(3)将蜡烛靠近凸透镜,前后移动光屏,光屏上怎么也找不到烛焰的像了,但是透过凸透镜却看到了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请你解释圆形鱼缸中的鱼被放大的原因:鱼缸和水相当于放大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从表中数据可得透镜焦距为10cm,请在方格纸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物距u/cm14161820222426
像距v/cm35272220181716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7cm刻线上,如图1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则可由所作图象2得a位置大致在41cm刻度处.
(5)小明把发光二极管组成的T字母(设“其实际大小即如题中字符尺寸”所示)代替蜡烛,在不移动图1中各元件位置的情况下,光屏上所成像形状是(在横线上画出所成像的大致形状).
(6)小华提出疑问,当蜡烛成倒立的像时,左右是否也颠倒呢,小张说道,只要将T型灯管换成F型灯管即可.
(7)港北物理兴趣小组在此实验基础上又进一步探究了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甲所示.

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会(选填“会”/“不会”)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显示光路.
(8)如图乙所示,液体透镜被安装在光具座上,不断改变液体透镜凸起程度,调节蜡烛、光屏位置,使得每次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发现随着液体透镜越凸,蜡烛和光屏的距离就越近,说明透镜的凸起程度越大焦距越小(越大/不变/越小).
(9)有同学提出该种透镜对光的会聚能力是否与液体的种类有关呢?请你帮助设计实验,写出简易步骤,并判断.
步骤:改变透镜内的液体种类,保持透镜凸凹程度相同,测出不同种液体对应的焦距(f、f')
判断:若所测焦距相等(或f=f'),则和液体种类无关,相反则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凸透镜焦距为10cm,

(l)放好仪器,点燃蜡烛,调整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做的目的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若图中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像为倒立、放大的实像.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30cm 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
(3)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成像在光屏中央,若只调节蜡烛,应将蜡烛向上(填“上”、“下”)调节.
(4)小莉同学做实验时,用课本把凸透镜挡住了一半,发现光屏上能(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像的亮度有什么变化?变暗.(变暗/变亮/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5.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
(1)在光具座上从左到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并调整它们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实验时,蜡烛越烧越短,你将看到屏上的像向上(填“上”或“下”)移动.
(3)实验过程中,用黑纸将凸透镜遮掉一半,像的形状不变(填“变”或“不变”),但像的亮度将变暗(填“变亮”或“变暗”).?
(4)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的像,则此像的性质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5)根据图中提供的数据,可判断出此凸透镜的焦距大致在5cm~7.5cm范围之内.
(6)把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承接到像,光屏应该向左移动,此时得到的像较之前的像变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下列实验操作步骤,正确的顺序应是:E、B、C、D、A.(填选项前的字母)
A.多次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重复C、D步骤
B.点燃蜡烛,调节烛焰、透镜、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
C.将蜡烛移到某处,移动光屏,寻找烛焰的像
D.记录物距、像距的值和像的特点
E.在光具座上依次放置蜡烛、透镜和光屏
(2)下列“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的操作,比较规范的是B(填选项前的字母)
A.将三者分散排列,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B.将三者靠拢,然后用目测的方法调节
(3)小明实验时所用的凸透镜焦距f=10cm,当蜡烛放置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时,移动光屏,可以承接到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接着把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若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远离(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4)为了便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环境应该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一些,此实验过程中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将逐渐向上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与物距的关系”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光具座、凸透镜、光屏和蜡烛等.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上.

(2)该实验应使凸透镜成实像,那么凸透镜成实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焦距.
(3)记录的实验数据如表.请在如图乙上画出像距与物距的关系图象.
物距u/cm14161820222426
像距v/cm35272220181716
(4)小明得出探究结论后,又用上述器材做了一个实验.把蜡烛放在光具座上的0刻线处,凸透镜放在15cm刻线上,如图甲所示.移动光屏在a位置找到像;蜡烛和光屏不动,只移动凸透镜,当凸透镜向某一方向移动到b位置时,在光屏上又看到像.结合所画图象,请你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做出合理的判断ABC.(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A.光屏上第一次的像是倒立、放大的     B.a位置在44~46cm刻线之间
C.光屏上第二次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D.b位置在19~21cm刻线之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