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1368  171376  171382  171386  171392  171394  171398  171404  171406  171412  171418  171422  171424  171428  171434  171436  171442  171446  171448  171452  171454  171458  171460  171462  171463  171464  171466  171467  171468  171470  171472  171476  171478  171482  171484  171488  171494  171496  171502  171506  171508  171512  171518  171524  171526  171532  171536  171538  171544  171548  171554  17156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是小红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我们应选择较薄(选填“较厚”、“较薄”)的平板玻璃来进行实验;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3)在竖立的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M,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红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N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M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像与物等大.
(4)实验时,小红同学应在M(填“M”或“N”)侧观察蜡烛M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5)移去后面的蜡烛N,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填“实”或“虚”).
(6)小红在做此探究实验时,只做了一组数据就得到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你认为小红下一步应该怎样做B.
A、整理器材,完成实验.B、改变发光的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再得到几组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7)细心的小红透过玻璃观察蜡烛M的像时,看到在像的后面还有一个较模糊、与像有部分重叠的像,出现两个像的原因是玻璃太厚,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了像.
(8)若实验时不慎将玻璃向N方向倾斜,则出现的问题是:无论怎么移动蜡烛N都不能与像重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在“探究晶体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中,绘制出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图中,海波的熔化过程是BC段(用图中字母表示),此过程中海波吸热(选填“吸”或“放”).
(2)图中,海波在D点是液态,在G点是固态(均选填“固”或“液”).
(3)若探究“海波的熔化”实验中,小明发现海波熔化过快,应采取的操作是增加海波的质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3.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甲所示.
(1)从甲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在第10分钟状态为液态,第15分钟的状态为固液共存态.
(2)凝固点为-2℃.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低(“高”或“低”)了.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2.探究声音的产生:

(1)如图甲所示,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放大音叉的振动.在图乙中,当敲响右边的音叉时,与左边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弹起来,这一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这两个实验,则甲图实验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乙图实验不能(选填“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2)如图丙所示,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使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实验发现: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由此可得出结论:音调的高低与频率有关.该实验中用到一种科学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严冬时节,玻璃窗的内表面常结一层冰花,这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凝华生成的,需要放(填“吸热”或“放热”);有时又可看到竖直的冰痕,这是由室内的水蒸气先液化,再在沿玻璃下淌的过程凝固而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空气中超声波的传播速度等于次声波的传播速度(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3×108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9.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验钞机应用的是红外线B.光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色光三原色是红、绿、蓝D.电视遥控器工作时发出的是紫外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如图是“探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保障实验效果,应该选择薄玻璃板(选填“平面镜”、“厚玻璃板”、“薄玻璃板”),现有茶色玻璃板个透明玻璃板,为了现象更明显,实验时应选择茶色玻璃板.
(2)此实验中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3)移开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像的大小会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移动蜡烛A进行多次实验,目的是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7.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1)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2)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振动,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3)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转换法.
(4)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1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123
用力大小较大
尺的振动幅度较大
尺拍打桌子的声音较大
(5)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6)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一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7)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①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EADBC(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6.如图所示,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30°,请画出其对应的反射光线,注明反射角及其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