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266  172274  172280  172284  172290  172292  172296  172302  172304  172310  172316  172320  172322  172326  172332  172334  172340  172344  172346  172350  172352  172356  172358  172360  172361  172362  172364  172365  172366  172368  172370  172374  172376  172380  172382  172386  172392  172394  172400  172404  172406  172410  172416  172422  172424  172430  172434  172436  172442  172446  172452  17246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6.“信阳南湾湖风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湖水对周围气温起到很好的调节作用,这是由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秋天漫步在湖边林荫道上,闻到阵阵桂花花香,这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透明橡皮膜、注射器、乳胶管、止水夹等器材制成凹、凸形状可改变的液体透镜,并利用液体透镜探究“光的折射”和“透镜成像”,如图所示.

(1)在探究“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时,首先在两个透明玻璃长方体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然后将水注入橡皮膜,制成液体透镜,再将液体透镜放置在两个玻璃容器之间,如图甲所示,让光线沿图示方向射入玻璃容器,经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将偏向(选填“偏离”或“偏向”)主光轴.如果此时再用注射器向橡皮膜注水,改变液体透镜的凸起程度,则折射光线偏折的程度会改变(选填“会改变”或“不改变”),在玻璃容器中充入蚊香烟雾的目的是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2)在用液体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光屏和液体透镜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光屏上出现 清晰的烛焰像,若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10cm刻度时,则烛焰经凸透镜所成的像是C.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虚像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实像
(3))同班的小明同学,改用发光二极管光源“F”来做实验,实验时将光源放在25cm处,其大小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光屏上所成的像C

(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D
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
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
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5))对于焦距相同的凸透镜,一个物距应该对应唯一的一个像距,但从各组汇报数据中发现,物距均为12.00cm时,有三个小组所测像距分别为23.00cm,24.00cm,26.00cm.若他们的数据差别不是因为长度测量误差导致的,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操作原因是有的小组在光屏上的像不是最清晰时测量的.
(6)为了探究“影响液体透镜折光能力强弱的因素”,物理兴趣小组人员做了如下实验:在图甲所示的装置中,先后在橡皮膜中注入酒精和煤油,观察光线经不同液体透镜折射后的偏折程度,此时,他们是在探究液体透镜折光能力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在此探究过程中保证透镜的凸起程度不变,具体原因是凸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与凸透镜的凸起程度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请在下面虚线框中画出其对应的电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铅块和铜块的质量之比是2:1,如果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2:3,则它们吸收的热量之比是(  )(c:c=3:1)
A.1:4B.4:1C.4:9D.9: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的实验中,小雷选用的器材有:滑动变阻器,开关,电源(电压恒为6V)各一个,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块,三个定值电阻(10Ω,15Ω,20Ω)导线若干:
(1)图甲是小雷连接的实物电路,图中有一根导线连接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打“×”,并补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前,滑片应置于A端,这样做的目的是保护电路.
(3)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使与电阻(20Ω)并联的电压表表示数为4V,读出电流表示数,当拆下20Ω的电阻改换成15Ω的电阻,再次闭合开关时,电压表的示数将小于4V,这时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4V.
(4)如表所示是小雷收集的实验数据,老师发现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便找来一个5Ω电阻接入电路时,若要使电压表示数仍为4V,则实验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电流超过所选量程,改变连接后,当电压表示数仍为4V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电路中的电流为0.8A.

(5)分析数据可得结论: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6)小雷又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实验数据如表所示,由此可得结论: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进一步分析可知,第3次测量时,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阻值是5Ω.
电阻R/Ω10
 电压U/V23456
电流I/A0.20.30.40.50.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2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12cm.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1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上(选填“上”、“下”、“左”、“右”)移动.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清晰的像,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左(左/右)移动.
②图2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B.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丙丁
实验次序物距u/cm物高H/cmv-f/cm像高h/cm
130854
2208108
31582016
41383024
(5)小刚用另一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所用实验装置如图3所示,物体的高度H,像高h,凸透镜的焦距为f,物距为u,像距为v,像到焦点的距离为v-f,经过实验,测得数据如表,又对像到焦点距离(即v-f)与有关的量进行了分析,根据上表格可知,小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10cm.请你在图4中描绘出h与(v-f)的图象,并写出像的高度h/cm与像到焦点距离(v-f)/cm的关系式:h=$\frac{4}{5}$(v-f).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小军上月家中电能表的示数为,这个月共用电141.3kW•h,本月底电能表示数为.若他家的电灯这个月消耗了10度电,则电流做功3.6×107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下表是用天平和量筒测牛奶密度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A 方案B
①用天平测出牛奶和瓶的总质量m1
②把瓶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③称出瓶和瓶中剩下牛奶的总质量m2
④用ρ=$\frac{{m}_{1}-{m}_{2}}{V}$求出密度
①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1
②把牛奶倒入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③将量筒中的牛奶倒入空瓶,称出牛奶与空瓶的总质量m2
④用p=$\frac{{m}_{2}-{m}_{1}}{V}$求出密度
你认为用方案B(选填“A”或“B”)做实验测出的牛奶密度值不准确,是因为该方案中测出的牛奶质量总是偏小(选填“大”或“小”),所测出的牛奶密度值就偏小(选填“大”或“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8.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A、B、C三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若他将三个小孔与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他一定(一定/不一定)能看到烛焰,操作过程中他还在B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倒立(正立/倒立)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17.以下表格是北京到上海D301的列车时刻表.
 车次 站次 站名 到达时间 开车时间 里程/km
 D301 1 北京 始发站 21:35 0
 D301 2 常州 06:29 06:311298 
 D301 3 上海 07:39 终点站 1463
请根据列车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D301次列车由北京到上海全程用时多少?平均速度大约是多少km/h?
(2)若另一次列车速度为120km/h,如果此列车从北京开往上海,那么从北京到上海坐此列车需要多长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