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274  172282  172288  172292  172298  172300  172304  172310  172312  172318  172324  172328  172330  172334  172340  172342  172348  172352  172354  172358  172360  172364  172366  172368  172369  172370  172372  172373  172374  172376  172378  172382  172384  172388  172390  172394  172400  172402  172408  172412  172414  172418  172424  172430  172432  172438  172442  172444  172450  172454  172460  172468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汽车在公路上以 10m/s 的速度匀速直线前进,驾驶员发现前方路口灯号转为红灯,经 0.5s 的反应时间后,开始踩刹车,汽车车速 v 随时间 t 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 0.5s 的反应时间内,车子前进了 10m
B.从开始刹车后 1s,车速为 5m/s
C.从灯变红开始到汽车完全静止,车子共前进了 10m
D.从灯变红开始到车停下来为止,这段时间内车的平均速度为 5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用均匀的电阻丝做成一个正方形ABCD,其电阻为160Ω.且在其内部用同样的电阻丝连接成花形.花形中心及花瓣与正方形的各连接点都连接完好.将AB间用导线与6V的电源相连,测得A、B间的功率为1.8W.如图所示,若将A、B间的电阻丝换为原电阻丝(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的$\frac{1}{4}$的电阻丝,此时A、B间的功率为0.4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按题目要求作图:
(1)一束光线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1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位置(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2)图2中OA′是入射光线AO的折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BO的折射光线OB′的大致位置;
(3)图3所示,两条入射光线(或延长线)分别过凹透镜的光心O和焦点F,请在图中分别画出经过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3.在“测定铁块的密度”实验中,用天平测量铁块质量时,砝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天平平衡后,砝码与游码位置如图1所示,被测物体的质量为72.2克.如图2(a)和(b)所示的装置可用来研究液体内部压强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其中图b中金属盒上橡皮膜所受液体压强较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向人们展示大气压强是很大的;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首次测定了大气压强的数值为1.03×105帕,实验中用到密度为13.6×103千克/米3的水银,其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银的质量是13.6×103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了如图1所示的电路图,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是5Ω,电源电压是3V,滑动变阻器的阻值范围是0~15Ω.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补充图2中实验器材的连接.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小.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调节至B(选填“A”或“B”)端.
(3)当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通过调节变阻器滑片P的位置来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三次改变滑片位置,测得三组电压和电流值(如表),其中第一次的电流表读数如图3所示,为0.3A,分析数据发现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是相同的(选填“相同”或“不同”).请你根据数据在图4中画出I-U图象,由图象可得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是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实验序号123
电压/V1.52.03.0
电流/A0.400.6
(4)接着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小明同学断开开关S,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他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那么闭合开关后,电压表的示数将变小(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A端(选填“A”或“B”)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如图所示是以为学生测小车从斜面滑下的平均速度实验,斜面应该保持较小(选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方便测量时间.B 是斜面 ABC 的中点,表内一格代表一秒,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圈,请在下方的实验表格内填好应填的数据.
路程(cm)运动时间(S)平均速度(m/s)
全程605
上半段30310
下半段3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小组同学用托盘天平、弹簧测力计、钩码、沙袋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表一、表二是他们在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
表一钩码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1 0.1 1××××
 2 0.2 2××××
 3 0.3 3××××
 4 0.4 4××××
表二
 实验序号 质量(千克) 重力(牛) 
 5 0.2 2××××
 6 0.4 4××××
 7 0.6 6××××
 8 0.8 8××××
①分析表一(或表二)中的实验数据,可归纳的初步结论是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②分析实验序号2与5(或4与6)中的数据初步表面,当物体的质量相同时,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组成物体的材料无关.
③为了进一步探究,小组同学对表一、表二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适量运算,发现了其中的规律.请给表一和表二中的最后一列设计一个恰当的项目名称重力/质量(牛/千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图是小张和小李两位同学利用光具盘等工具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分别观察到的两种光路情况.
①仔细观察如图甲(或图乙)后,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线从空气射入其他介质,要向法线方向偏折(或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②进一步观察和比较 图中两种折射情况,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光在玻璃中的折射角比在水中小(或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不同,或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小嘉和小惠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他们将凸透镜放置于光具座的A点(50cm处)且保持不变,如图所示,(现有焦距为10厘米或15厘米的凸透镜可选择).小嘉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的一侧,在光具座68厘米刻度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或15厘米.
①小嘉先后两次将蜡烛放在距B点6厘米处,在凸透镜的右(左/右)侧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大小不同的两个像,比较两次所成的像,当蜡烛置于光具座上24厘米刻度处时所成的像较小,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0厘米.
②小嘉和小慧在实验中,需要多次改变点燃蜡烛的位置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