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2902  172910  172916  172920  172926  172928  172932  172938  172940  172946  172952  172956  172958  172962  172968  172970  172976  172980  172982  172986  172988  172992  172994  172996  172997  172998  173000  173001  173002  173004  173006  173010  173012  173016  173018  173022  173028  173030  173036  173040  173042  173046  173052  173058  173060  173066  173070  173072  173078  173082  173088  173096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4.如图所示电路的“○”中正确地填上电压表或电流表的符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包饺子时,将面团擀成皮,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我们选择橡皮泥捏制泥娃娃,是因为橡皮泥具有塑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教室中电风扇正常工作时电压为220V;家里的电灯、电视、电冰箱等家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是并联的(填“串联”或“并联”);笔记本电脑中的集成芯片是利用锗、硅等半导体材料制成的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集成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没有挂钩码静止时,杠杆右端上翘,如甲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平衡/不平衡)状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左/右)调.
(2)如乙图所示的装置中,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格等距,杠杆自重不计),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强在B处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也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这个力的方向应竖直向上,大小为3N.
(3)小梦在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先在杠杆两侧挂钩码进行实验探究,再用弹簧测力计取代一侧的钩码继续探究,如图丙所示,他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B
A.便于正确读出拉力的大小    B.便于正确认识力臂  C.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晚上在台灯下写作业时,书桌上垫的玻璃会因发生镜面(选“漫”或“镜面”)反射而形成出刺眼的光,影响学习.此时在桌面垫张白纸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因为光射到白纸表面发生漫(选“漫”或“镜面”)反射;这两种反射都遵循(选“遵循”或”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a.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
b.把钟放到一个盒子里,将衣服盖在钟上方,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c.依次分别将各种材料盖在钟上方重复以上实验,得到如表的数据.
材  料衣  服报  纸平装书塑料袋 袜  子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m2.12.83.75.21.2
请你回答问题.
(1)小华设计的实验利用了离声源越远,听到的声音响度越小(大/小)的原理.
(2)根据实验数据,待测材料隔音性能最好的材料是袜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超声波可以在真空传播
B.与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相比,次声波频率高
C.只有主人说出暗语时才能打开“声纹锁”,其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音色
D.做“B超”检查,利用了声波传递能量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测量与运动

(1)如图甲所示,小明同学利用刻度尺测量出物理课本的宽,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物理课本的宽度是18.50cm;
(2)为了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帮助小明同学完成图乙中实验表格第一行(实验序号所在行),该空格中应填写:纸的平均厚度.某同学测量了三次课本一张纸的厚度分别为:0.086mm、0.088mm和0.087mm,则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为0.087mm,该同学这样处理数据的目的是减小误差.
实验序号纸的张数纸张的总厚度/mm一张纸的厚度/mm 
    
   
   
(3)在学会使用秒表的活动中,某同学测量某段时间后秒表指针的情况如图丙所示,则该同学记录的时间值应是100.3s.
(4)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将纸锥拿到图丁的A(填“A”或“B”) 所示的位置释放,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或测出纸锥下落相同时间运动的距离,就可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实验探究前应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中心,其目的是使像呈在光屏中央.
(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所成像应是倒立、放大(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是投影仪(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3)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向下(选填“上”或“下”)调节凸透镜.
(4)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同学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左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凸透镜,该同学是远视(填“近视”或“远视”)眼.
(5)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丙所示,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亮度更大(不受风的影响,不会象蜡烛一样会烧短等).(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如图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蜡烛A为物体.
(1)用蜡烛做实验,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黑暗(较明亮/较黑暗)环境中进行;且选择较薄(选填:“厚”、“薄”)的玻璃作为镜面.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距离关系;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3)小明在实验时,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不合理,理由是:数据太少,结论带有偶然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