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584  173592  173598  173602  173608  173610  173614  173620  173622  173628  173634  173638  173640  173644  173650  173652  173658  173662  173664  173668  173670  173674  173676  173678  173679  173680  173682  173683  173684  173686  173688  173692  173694  173698  173700  173704  173710  173712  173718  173722  173724  173728  173734  173740  173742  173748  173752  173754  173760  173764  173770  173778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连线不正确的是(  )
A.倒立放大像------投影仪
正立放大像------放大镜
B.会聚光线------凸透镜
发散光线------凹透镜
C.镜花水月--------光 的折射  
形影相随-------光的反射
D.实像----可用光屏接收
虚像-----不可用光屏接收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人说悄悄话时,声带一般是不振动的
B.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m/s
C.乐音是发声体有规则振动产生的,悦耳动听,不可能成为噪声
D.人听不到的超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小明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中,他所用电源电压恒为6V,灯泡额定电压为3.8V.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1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只连一根线且导线不允许交叉);
(2)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该置于B端(选填“A”或“B”);
实验次数  2 4
U/V  2.003.00 3.80 4.20 
I/A  0.400.47 0.52 
灯泡亮度  微亮偏暗较亮很亮 
(3)小明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测得U和I的数据如上表所示,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灯泡的额定功率为1.9W.
(4)分析表中数据发现,通过小灯泡的电流与电压不成(选填“成”或“不成”)正比,其中的原因是灯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增加而增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比较不同物质吸热升温情况”的实验中,小红采用了如图实验装置.
( 1)实验时,要使烧瓶中水和煤油的初温、质量相等;
(2)为了取得相同的加热效果,电阻丝甲和乙的电阻值必须相同;
(3)闭合开关一段时间后,小红发现煤油(填“水”或“煤油”)中的温度计示数变化快;
(4)实验结束后,小红整理器材时发现,烧瓶内的电阻丝很热,而与之相连的导线却不热,她略加思索后知道这样解释:在时间和电流相同时,电阻丝的电阻远大于导线的电阻,根据焦耳定律可知,电阻丝产生的热量远大于导线产生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0.如图所示,闭合开关,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位于最右端时开始记录第一组数据,然后调节滑片测得多组数据,描绘出的U-I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电源电压为4.5V.求:
(1)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压表的示数是2V,由图乙可知,小灯泡的额定电流是0.2A;
(2)实验过程中小灯泡最小功率;
(3)为使实验中小灯泡两端电压不超过3V,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应为多大?(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9.白炽灯泡用久了灯壁会发黑,这是由于钨丝受热产生了升华现象,降温时又在灯管上凝华的缘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从远处逐渐向凸透镜的焦点靠近时,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光屏应向远离(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所成像的大小将变大(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移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一成像特点体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是投影仪.
(3)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上移动,为使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央,应将凸透镜向下(选填“向上”或“向下”)移动;像重新回到了光屏中央后,若将一同学的眼镜片放在凸透镜前(如图丙所示),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只向右移动光屏,像又清晰了,由此可判定该镜片是凹透镜,该同学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眼.
(4)小雪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大小与焦距的关系”实验中,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丁所示,他们不用蜡烛,而用由几个发光二极管做成“F”字样的发光体进行实验,你认为其好处是光源稳定,便于进行实验(写出一点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回顾实验和探究(请将下列实验报告中的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猜想小雨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猜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不在同一平面内.
过程叶子姐姐认为小雨的猜想不对,于是设计了如图实验,把纸板NOF纸板向后或向前折,在NOF面上不能(填“能”或“不能”)观察到反射光线.
通过上述现象,叶子姐姐得出结论: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从而证明小雨的猜想是错误的.这里运用了反证法.
程序提出问题-猜想--进行实验--得出结论.
(2)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
过程方法如图所示实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运用了替代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得到如表实验数据:
实验次数123
物距/cm51015
像距/cm51015
结论通过数据表格得出结论: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过程步骤实验中,小雨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他发现:蜡烛在b点成像最大,在a点得不到像.
表格
物距u像的大小像的倒正像的虚实
u>2f缩小倒立实像
u=2f倒立实像
2f>u>f放大实像
u<f放大正立虚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红在做早餐时发现,在相同的加热情况下,煮沸一锅牛奶与煮沸同质量、同初温的豆浆所用时间不同,这是为什么呢?小红猜想可能是它们的沸点不同所致,你认为还可能是什么原因,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并简述验证这个猜想的办法.
(1)你的猜想:还可能是牛奶和豆浆的比热容不同的原因;
(2)简述验证你猜想的办法:用同一个锅,分别装质量相同的牛奶和豆浆,放到同样的火上加热相同时间,测出各自升高的温度进行比较,若升高的温度不同,说明比热容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在另一侧移动光屏,距凸透镜10cm处,光屏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2)如图所示,将光具座上点燃的蜡烛的火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节在同一高度.若移动光屏始终找不到像,这是因为透镜与蜡烛的距离小于10cm所致(选填“大于”、或“小于”),应将蜡烛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一段距离后,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3)把蜡烛移动到A处,移动光屏可得到缩小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光屏与透镜的距离应大于20cm.
(4)实验中,一同学把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了,把光屏靠近凸透镜时,蜡烛的像变得清晰了.这副眼镜是远视(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