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3586  173594  173600  173604  173610  173612  173616  173622  173624  173630  173636  173640  173642  173646  173652  173654  173660  173664  173666  173670  173672  173676  173678  173680  173681  173682  173684  173685  173686  173688  173690  173694  173696  173700  173702  173706  173712  173714  173720  173724  173726  173730  173736  173742  173744  173750  173754  173756  173762  173766  173772  173780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4.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图甲所示可得到凸透镜的焦距
(2)将蜡烛、透镜和光屏按图乙所示位置放置,把光屏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根据此原理制成的.
(3)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凹(选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作图题

3.如图所示,S是水中鱼所在的实际位置,S′是人眼在A点处看到的鱼与池边路灯B在水中的倒影重合的位置,请你确定池边路灯B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如表,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这个比值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在以上实验探究中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寻找普遍规律
物理

物体
质量m/g体积v/cm3质量跟体
积的比值(m/v)/g.cm-3
铁块179107.9
铁块2158207.9
铁块3237307.9
铝块154202.7
铝块2108402.7
铝块3162602.7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在研究小孔成像综合实践活动中,小明同学用易拉罐做小孔成像实验,他在空易拉罐底部的中央,用钉子戳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
(1)小明把易拉罐正对着点燃的蜡烛(如右上图所示),则在半透明纸上会看到蜡烛的倒立(正立/倒立)的像.该实验应该在较暗(亮/暗)的环境下进行.
(2)小明实验时发现小孔成像的大小会变化,于是他设计实验探究小孔所成像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所成像的大小可能与蜡烛到小孔的距离、物体的高度以及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于是他用同一支蜡烛实验,且保持蜡烛到小孔的距离不变,在多次改变小孔到半透明纸之间的距离时,他测出了像的高度(见下表).
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s/cm2.04.06.08.010.0
像的高度h/cm1.02.03.04.05.0
①从上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当蜡烛和小孔的距离保持不变时,半透明纸离小孔越远,所成的像越大.
②通过实验,小明得到了正确的结论后很高兴.但他又想,像的大小会不会跟蜡烛离小孔的距离有关呢?在设计这个实验时小明应注意控制物体的高度、小孔到半透明纸的距离不变.
③小明发现小孔会成上下颠倒的像,他想小孔成的像会不会左右也相反呢?为了验证这个说法,他准备制作一个LED灯组作为物体进行研究,下列关于LED灯组制作形状的选择最适合的是D(A/B/C/D).

(3)在活动中,与小明同在一个活动小组的同学提出了一个现象:在树荫下玩耍时发现地上有许多圆形和非圆形的光斑.大家分析认为树叶间有缝隙,相当于小孔,阳光透过小孔成的是太阳的像,应该是圆形的,怎么会出现非圆形的呢?经过思考小星猜想;非圆形的光斑可能是由于小孔太大造成的;小明猜想:非圆形的光斑可能是由于小孔离地面太近造成的.为此他们又进行了下列实验:(一)在卡片纸上挖一方形小孔,在地面上放一白纸作为光屏;让太阳光穿过小孔,移动卡片纸,在光屏上形成圆形光斑,测出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为s;(二)让卡片纸逐渐靠近光屏,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三)保持卡片纸离光屏的距离s不变,逐渐增大方形孔,发现像由圆形慢慢变成方形.
①通过以上探究证实了两人(小星/小明/两人)的猜想是正确的.
②小明通过进一步实验发现:当小方孔的边长一定时,若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大于某一个值(通常称为临界值)时,光斑是圆形;而当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小于临界值时,光斑开始变成方形,且通过实验收集了下表所示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可知:临界值s和小方孔的边长a之间的数量关系为s=(200)a2,由此可知,如果小方孔的边长为2.0cm,则卡片纸到地面的距离至少为800cm时才能看到圆形的光斑.
小方孔的边长a/cm0.20.40.60.8
临界值s/cm8327212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0.小丽选择石蜡和海波探究“不同固态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是否相同”,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将装有石蜡、海波的试管分别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目的是为了使试管内的物质受热均匀.
(2)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乙所示,其中正确的是B(A/B/C),此时温度计的示数为42℃;实验过程中除了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还应观察物质状态的变化.
(3)丙图是小丽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象,海波的熔化过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降低/不变).第10?min海波处于固液共存态(固/液/固液共存),海波的熔化过程共持续6min.
(4)丁图是小丽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象,由图可知:石蜡是非晶体(晶体/非晶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某物理小组的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来研究水的沸腾.从水温升至90℃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012345678 910…..
温度/℃9092949697.598.59999969999…..

(1)某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中的两种情况,如图2中A、B所示,则图中A(A/B)是水沸腾时的情况.
(2)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数据是第8分钟时的数据.
(3)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此时水的沸腾的温度为99℃,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升高/不变/降低).
(4)改正错误数据后,在图3中根据表格中的数据作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5)实验过程要注意安全,若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气烫伤和100℃的水烫伤哪个更严重?水蒸气烫伤更严重,这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放热.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温度升高到94℃时温度不再上升,同时未能观察到沸腾现象,请从能量角度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水在吸热同时也向外放热,且吸收的热量等于放出的热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教室的窗玻璃是双层的.课间,同学在窗外敲玻璃时,小明感觉双层玻璃与单层玻璃的振动情况不一样.于是他想探究“受敲击时,双层玻璃和单层玻璃的振动强弱情况”.为此,小明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单层玻璃板固定在有一定倾角的斜面上,把玻璃球靠在玻璃板的右侧,把橡胶球悬挂在支架上靠在玻璃板的左侧(如图).
②随意拉开橡胶球,放手后让其敲击玻璃板,玻璃球被弹开,记下玻璃球被弹出的距离.共做10次.
③换成双层玻璃板重复上述实验.
(1)实验后,发现玻璃球被弹开距离的数据比较杂乱,这与实验中的哪一操作不当有关?②中随意拉开橡胶球.
小明改进后,重做了实验,获得了如下数据:
实验次数12345678910平均值
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cm)单层7978828081798081788280
双层2223252123242125222423
(2)受到橡胶球的敲击时,玻璃板振动的强弱是通过玻璃球被弹开的距离的多少来反映的,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3)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受敲击时,单层玻璃的振动比双层玻璃的振动强,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我们卧室的玻璃应选用双层玻璃(单层/双层).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7.市场上有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数分钟后,水温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是晶体(晶体/非晶体),在55℃时其状态为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固态/液态/固液共存/固态、液态、固液共存都有可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走进气象站,可以看到如图所示的百叶箱,箱内主要的测量仪器有:两支湿度计(绝对湿度计和相对湿度计)和两支温度计(测量并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和最低气温的温度计).
(1)百叶箱的表面涂成白色,是为了反射(反射/吸收)太阳光,避免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红外线(红外线/紫外线)对箱内温度的影响,并且要求安装百叶箱时其门朝向北(北/西).
物质水银酒精乙醚
凝固点/℃0-39-117-114
沸点/℃1003577835
(2)右面表格是一些物质的凝固点和沸点.百叶箱中若选用液体温度计,根据表中数据,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酒精(乙醚/酒精/水银/水)温度计;测量最高气温的温度计与体温计(体温计/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是相似的.(我国各个地区温度范围:-52.3℃~49.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5.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量的多少与电阻大小的关系:在两个相同的烧瓶中盛着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煤油,煤油中都浸泡着一段金属丝,R<R
(1)实验中通过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来比较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
(2)把甲乙两电阻丝采用串联的连接方式,其目的是为了控制通电时间、电流相等.
(3)通电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乙烧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大,表明其它条件相同时,导体的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4)为了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明显的实验效果,加热的液体选用煤油而不用水,主要是由于煤油的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
(5)增加计时器,利用该实验装置能(选填”能“或”不能“)研究通电时间一定时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