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4908  174916  174922  174926  174932  174934  174938  174944  174946  174952  174958  174962  174964  174968  174974  174976  174982  174986  174988  174992  174994  174998  175000  175002  175003  175004  175006  175007  175008  175010  175012  175016  175018  175022  175024  175028  175034  175036  175042  175046  175048  175052  175058  175064  175066  175072  175076  175078  175084  175088  175094  17510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一支刻度均匀的温度计,将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15°C;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中,示数为95°C,如果将它插入某种液体数为35°C,则此液体实际温度为25℃.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量程相同、最小刻度都是1°C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玻璃泡容积甲稍大一些,乙和丙相同,丙玻璃管内径稍粗一些,甲和乙相同,则可判断相邻两刻线之间距离是最大的是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如图为体温计的一部分,它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所能测得的最低温度为35℃,此时示数是37.6℃;某人拿这个温度计给小明测体温时没有甩(小明的是36.4℃),则测得的结果是37.6℃.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1.有一支用过后没有甩的温度计其示数为39°C.用这个温度计先后给两个分别是38°C和40°C的病人量体温,则温度计的示数分别是(  )
A.38°C   39°CB.38°C     40°CC.39°C    40°CD.40°C    40°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0.声源发出的声音在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  )
A.声波波速逐渐减小B.声波频率逐渐减小
C.声波响度逐渐变小D.声波音色逐渐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的声音,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音色辨别出来;“静”和“幽”描述了声音的响度这一特征.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叫做响度,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传播的距离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晚上小明家楼上的孩子正在拉小提琴,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琴声影响了小明的学习,此时的琴声对于小明来说属于噪声(选填“乐音”或“噪声”).为了避免干扰,他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关上门和窗户;②用耳机塞住耳朵;③嘱咐楼上停止拉琴,以上三种方案中第一种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从物理学角度看,要保证工作和学习不受影响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这种加热方式称之为“水浴法”加热;在该实验中我们一般采用的水是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原因是(  )
A.增长冰的熔化时间B.均匀受热
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6.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从水面上方看水中的物体变浅了,为了确定水中物体所成像的位置,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A.把一个防水小灯泡a放在水中某处,观察灯泡所成像的位置.
B.将另一个相同的小灯泡b放在水面上方,调整其位置,使它的像与a的像重合.
C.用刻度尺测量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即为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2)测量时,把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准灯泡b,水面处对应的刻度如右图所示,则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为8.12cm.
(3)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与灯泡b到水面的距离一定相等,依据是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
(4)测量时,如果直接将刻度尺竖直插入水中,使看到的零刻度线与灯泡a的像重合,则刻度尺在水面处的示数表示a到水面的距离(选填“a到水面的距离”或“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
(5)某小组实验时,每次都从灯泡a的正上方观察,测得灯泡a到水面的距离u和灯泡a的像到水面的距离v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
30.060.090.0120.0150.0180.0
23.045.067.090.0113.0134.0
根据表中数据,请在图乙坐标中描点作出v-u的关系图线.由图线可知,v和u的定量关系是v=0.75u.
(6)根据上面的实验结果,看起来1.2m深的水坑,其实际深度可达1.6m,因此看起来不太深的水也不能贸然下去,以免危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5.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测焦距:如甲图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得出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如乙图所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同一高度上,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3)实验中要观察虚像,眼睛应在光屏(选填“光屏”或“蜡烛”)这一侧,逆着(选填“顺着”或“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
(4)实验中,当蜡烛距凸透镜的距离为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缩小(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对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随后他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10cm的位置,发现无论如何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像.小明由此得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时,凸透镜不能成像”的结论.你认为通过这一过程得到的结论是否可信?否(选填“是”或“否”),理由是:仅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存在偶然性.
(6)小明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固定,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呈现一个大小不变的圆形光斑,其原因是蜡烛处在焦点位置.
(7)如乙图所示,小明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30cm的,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都得不到一个清晰的像,其原因是光具座太短.
(8)随着实验的进行,由于蜡烛燃烧后变短,小明发现蜡烛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侧,为了使烛焰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中央,他可以将凸透镜适当往下(选填“上”或“下”)调.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