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5871  175879  175885  175889  175895  175897  175901  175907  175909  175915  175921  175925  175927  175931  175937  175939  175945  175949  175951  175955  175957  175961  175963  175965  175966  175967  175969  175970  175971  175973  175975  175979  175981  175985  175987  175991  175997  175999  176005  176009  176011  176015  176021  176027  176029  176035  176039  176041  176047  176051  176057  176065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计算题

2.如图是某品牌电吹风的原理图.当开关S闭合时,电动机开始工作,使电吹风处于“冷风档”; 当开关 S、S0都闭合时,使电吹风处于“热风档”.下表给出了电吹风正常工作时的部分主要参数.(忽略温度对电阻的影响)
 
额定电压220V
电源频率50Hz
冷风电功率55W
热风电功率165W
求:
(1)电吹风吹冷风时的电流大小;
(2)电热丝的电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新型材料》,回答问题.

《新型材料》
如图所示是科技馆内展示的新型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和双向记忆合金.
纳米材料是指由颗粒尺寸在 1--100nm 之间的超微颗粒组成的材料.纳米是一个极小的长度单位,当材料颗粒小至纳米级别时,会赋予该材料很多特有的性质,是普通材料无法比拟的.
复合材料是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微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从古至今沿用的稻草增强粘土和已使用上百年的钢筋混凝土均由两种材料复合而成,也是复合材料.由于复合材料的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等特点,不仅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复合材料在航空工业上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用酒精灯给双金属片加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原来这个受热弯曲的金属片是由两种不同的金属贴合而成的,各种金属都有热胀冷缩的特性,而不同的金属随着温度变化热胀冷缩的程度不同,金属片于是就会发生弯曲.例如铁片和铜片组成的双金属片,铜片的膨胀系数比铁片大,温度高时,膨胀得比铁片多,就会弯曲.双金属片的这种性质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1)纳米材料是指由颗粒尺寸在1--100nm之间的超微颗粒组成的材料;
(2)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健身器材、建筑、家居等方面,主要因为复合材料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快、耐腐蚀性能好的特点;
(3)给双金属片加热双金属片发生弯曲,这主要是利用了热胀冷缩的特性的特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阅读《手机》,回答问题.
手 机
1876 年贝尔发明了电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这一百多年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话由“固定”到“移动”,由只能相互讲话到“可视”,由单一功能到现在的“智能手机”,电话发生了若干次飞跃性变化.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昔日还是富贵象征的“大哥大”,现如今已是普通的通讯工具而已.仔细观察分析手机,会发现手机的设计、使用方面涉及到许多初中物理知识,现归纳如下:
手机的工作原理:手机既是发射装置,又是接收装置.发射过程:声音经话筒→音频模拟电信号→功率放大→CPU→数字信号→调制、功放→天线发射电磁波.接收过程:电磁波→天线(藕合、滤波)→GSM/PCS 滤波→中频解调→CPU→音频功放→话筒输出声音.手机的体积很小,发射功率不大,天线也很简单,灵敏度不高,因此一部手机与另一部手机的电磁波传递,要靠很多较大的固定电台→“基站”来完成,移动通讯的“基站”建在高大建筑物的顶部.
光学方面:(1)手机的彩屏与液晶电视的屏幕相同,都应用了与“光的三原色”有关的知识.(2)触摸屏原理:触摸屏分红外线式、电容式、电阻技术式等多种,以红外线式为例:显示屏内层涂有“光点距架框”,“光点距架框”四边排列了红外线发射管和红外线接收管,在屏幕表面形成了一个红外线网,手触摸屏幕时,手指档住了经过该点的横竖两条红外线,CPU据此计算出触点位置,发出相应指令,其实质是利用“光能够传递信息”的原理.(3)当手机光屏向着太阳光时,会看不清屏幕上的信息,这是太阳光在光屏表面发生了镜面反射.(4)手机的照相功能,应用了凸透镜成像原理:当物距(u)大于二倍焦距(f)时,物体经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力学方面:手机后壳或手机套,往往有网纹或绒布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机滑落;开机、音量等按钮,按下后靠弹性材料的弹力复位.电学方面: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拨打手机时,电能转化为光、声等其他形式的能量.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数字信号)来传递信息的.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手机触摸屏原理有红外线式、电容式、电阻技术式等多种;
(2)手机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3)手机后壳或手机套,往往有网纹或绒布纹,是通过增大A从而增大摩擦力,防止手机滑落.
A.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B.压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9.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请你选择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大小有关”.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8.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时所用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小乐同学利用海绵,长方形木块和一盒钩码进行实验.他把海绵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木块放在海绵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然后将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放在木块上,观察海绵形变的大小.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他得出“形变越大的物体,受到的压强越大”的结论.请你自选器材证明小乐同学的观点是错误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7.晓明利用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x的阻值.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材,并连接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1)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1
(2)断开开关S,将B,(选填“A”、“B”、“C”),闭合开关S,读出电流表的示数为I2
A.导线a左端线头改接到 R0左端
B.导线b右端线头改接到电流表负极
C.导线b左端线头改接到 Rx右端
(3)请用 I1、I2和 R0表示 Rx.Rx=$\frac{({I}_{2}-{I}_{1}){R}_{0}}{{I}_{1}}$..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6.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小华选用这些器材,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小华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调好的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一个钩码、一个动滑轮所受的重力,分别用 G、G表示.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匀速拉绳子自由端,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F,用刻度尺分别测出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分别测出两个钩码的重力G、另一动滑轮所受重力G,仿照步骤①分别测量对应的 F、s、h.并把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利用公式η=$\frac{{W}_{有}}{{W}_{总}}$=$\frac{Gh}{{F}_{s}}$,计算两次实验动滑轮的机械效率η,并将η值记录在表格中.
(1)小华的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步骤②中改变了物体的重力.
(2)请你针对小华探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写出改正措施:步骤②中 保持提升的物体不变,取另一个滑轮仿照步骤①重复进行实验,并记录数
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英同学用实验探究“通过定值电阻的电流和定值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她根据测量的数据描绘了电流和电压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若加在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12V时,通过该电阻的电流为3A.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4.小刚同学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时,选择了额定电压为 2.5V 的小灯泡及合适的其它器材,并连接了部分实验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为了测出小灯泡的电功率,请添加一根导线完成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的连接;
(2)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放在A;
A.左端             B.右端
(3)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有示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D;
A.开关接触不良   B.滑动变阻器短路       C.小灯泡与灯座接触不良     D.灯座内短路
(4)排除故障后,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表盘如图乙所示,电流为0.34A,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为0.85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13.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亮取适量这种液体的样品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量筒放在水平台面上.将盛有适量液体的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内,改变右盘中砝码的个数和游码的位置,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此时砝码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 甲所示,则烧杯及杯内液体的总质量为171 g;
(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50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116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此种液体的密度为1.1g/c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