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77227  177235  177241  177245  177251  177253  177257  177263  177265  177271  177277  177281  177283  177287  177293  177295  177301  177305  177307  177311  177313  177317  177319  177321  177322  177323  177325  177326  177327  177329  177331  177335  177337  177341  177343  177347  177353  177355  177361  177365  177367  177371  177377  177383  177385  177391  177395  177397  177403  177407  177413  177421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9.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从弹簧测力计直接读出的是对木块的拉力的大小,实验中需要让拉力与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则应满足的主要条件是:木块放在水平面上,拉力方向水平,拉动木块的时,木块应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拉动木块前,应将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
(3)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相关试验后,在木块上再叠加另一个木块来进行实验.分析叠放木块与不叠放木块两种情况对应的数据,是为了验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8.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两烧瓶中的电阻丝相同.
物理量/物质 质量
(g)
 初始温度
(℃)
 加热时间
(min)
 最终温度
(℃)
 液体甲 150 20 3 45
 液体乙 150 20 3 68
(1)实验中,必须取质量(选填“质量”或“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2)实验中,用A(填序号)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A.通电时间      B.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上表是某次的实验数据,分析可知,甲(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4)若在甲、乙两瓶中,液体是质量相同的同种液体,电阻丝的阻值不同,则该装置可用来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V,定值电阻R1为10Ω,滑动变阻器R2的规格为“20Ω 0.5A”,电压表的量程为0~3V,电流表量程为0~0.6A,则(  )
A.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1两端的电压
B.当变阻器R2的滑片向P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变阻器R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2~10Ω
D.当变阻器R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8Ω时,通电1.5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是80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如图所示,小明举着杠铃不动锻炼体能,他站立时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杠铃静止时的机械能为零
B.小明的重力和地面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杠铃的举力没有做功
D.杠铃对小明的压力和小明对杠铃的举力是一对平衡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下列实例中没有用到大气压的是(  )
A.医生用注射器给病人注射药夜B.用吸管吸饮料
C.拔火罐D.用真空吸盘搬钢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装置中应用电磁感应现象原理工作的是(  )
A.发电机B.电灯C.电热器D.电风扇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如图所示是一种常见的螺丝刀,可以把它看做一个轮轴,它的刀柄相当于轮,金属杆相当于轴,使用螺丝刀拧螺丝的好处是省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实验探究题

2.表中所示为一些物质的密度,请阅读并归纳两条结论.
0℃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千克/米3
 二氧化碳1.98水银 1.36×103
 水银 13.6×103 干冰 0.4×103
 酒精 0.8×103 冰 0.9×103
 煤油 0.8×103 铝 2.7×103
 1.0×1038.9×103
结论一: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结论二:同种物质,状态不同时,密度不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地发现和提出新的原子结构模型的过程,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他认为正电荷像流体一样均匀分布在原子中,电子就像葡萄干一样散布在正电荷中,它们的负电荷与那些正电荷相互抵消,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进行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轰击金泊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泊后仍沿原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泊弹了回来.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在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叫原子核,电子在原子核外绕核作轨道运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1)根据实验现象,卢瑟福提出“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卢瑟福所说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1 μm金泊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该现象可以说明B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阅读了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你认为最符合实际情况的原子结构图是C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0.两只半径均为5cm的铜质半球壳按如图甲所示方式紧扣在一起,将壳内空腔抽成真空,在两侧至少分别施加785 N的拉力F才能将两半球分开.若将其中一只半球紧扣在金属平板上后再抽成真空(如图乙),此时将半球和平板分开需要的拉力F'=F(>/=/<).(己知大气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π取3.14)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