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0091  180099  180105  180109  180115  180117  180121  180127  180129  180135  180141  180145  180147  180151  180157  180159  180165  180169  180171  180175  180177  180181  180183  180185  180186  180187  180189  180190  180191  180193  180195  180199  180201  180205  180207  180211  180217  180219  180225  180229  180231  180235  180241  180247  180249  180255  180259  180261  180267  180271  180277  180285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夏日海边的沙子较热而海水较凉,对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比水快,两探究小组都采用了如图所示的相同装置进行验证.
(1)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秒表天平.
(2)表格是小华组设计的一个记录数据表格,请将表格的第一行补充完整.
物质质量m/g初始温度t1/℃最后温度t2/℃升高温度△t/℃加热时间t/s 
   
沙子     
(3)两小组获得的初步实验结论分别是:
①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加热沙子的时间较短;
②等质量的沙子和水加热相同的时间,沙子的温度上升较多.
你认为①②都可以(选填“仅①可以”、“仅②可以”或“①②都可以”)说明实验猜想正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1)如图1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93℃,
(2)如图2所示,电能表的示数是2015.1kW•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9.甲、乙两容器中装有质量相等的水,水温分别为25℃和75℃,现将一温度为85℃的金属球放入甲容器中,热平衡后水温升高到45℃,然后迅速取出金属球并放入乙容器中,热平衡后以容器中水温为(不计热量散失和水的质量的变化)(  )
A.65℃B.60℃C.55℃D.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8.在相等的时间内,电热丝甲比电热丝乙放出的热量少,则(  )
A.甲的电阻一定比乙的小B.通过甲的电流一定比乙小
C.甲两端的电压一定比乙小D.甲消耗的电功率一定比乙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如图所示,是小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活动中所选用的器材和活动过程.

(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2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为了比较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关系,如果没有方格纸,他还应该准备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2)如果在图甲中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板做屏幕,则白纸板上将没有(填写“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3)如图乙把蜡烛B放到A蜡烛像的位置上,将会看到图丙所示的现象.这说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相等.如果将蜡烛向靠近镜面的方向移动,那么像的大小将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
(1)明显还需要调整高度的是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调整后恰好能从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是4.5~6.0cm.该成像特点可作为照相机的原理(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
(2)此时,小明拿来一只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由此可见,这只眼镜是凹(填“凸”或“凹”)透镜,戴这种眼镜人的眼睛的缺陷是近视(选填“近视”或“远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5.下列现象中都遵循光的折射规律的是(  )
①在平静的湖面可以看到蓝天
②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③光遇到不透明物体后,可以形成影子
④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
⑤早晨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人就可以看到它
⑥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到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④⑤D.③⑤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4.如图所示,测量紧密排绕在铅笔上的细铜丝的直径.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读取图中刻度尺的示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平行
C.测得图中线圈的总长度为15cm
D.细铜丝的直径等于线圈总长度与密绕圈数的比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用煤气灶把2kg,初温为30℃的水烧到80℃,消耗了20g煤气,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煤气的热值为4.2×107J/kg,则水吸收的热量为4.2×105J,煤气灶烧水的效率为5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拿一支没有点燃的与A完全相同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样操作的目的是确定像的位置,同时也证明了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使像呈现在光屏的中心.
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处于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所成的像是放大(选填“缩小”或“放大”)的,依据此原理,人们制成的光学仪器是投影仪.
(3)请你比较甲、乙两图中平面镜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一个不同点: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凸透镜成的是实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