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0439  180447  180453  180457  180463  180465  180469  180475  180477  180483  180489  180493  180495  180499  180505  180507  180513  180517  180519  180523  180525  180529  180531  180533  180534  180535  180537  180538  180539  180541  180543  180547  180549  180553  180555  180559  180565  180567  180573  180577  180579  180583  180589  180595  180597  180603  180607  180609  180615  180619  180625  180633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实验桌上有如下器材:符合实验条件的电源、电阻箱、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开关各一个,导线若干.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当通过导体的电流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压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1)请将实验电路图画出;
(2)写出主要的实验步骤并设计数据表格.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小桦按图所示的电路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电阻的关系”.在此实验过程中,她保持电源电压不变,通过调节电阻箱先后6次改变A、B间的电阻值,测得相应的电流表如表1所示.
实验次数A、B间电阻值R/ΩI/A
150.80
2100.60
3150.48
4200.40
5250.34
6300.30
(1)小桦分析表1中数据发现总结不出电流跟电阻的定量关系.你认为其原因是:没有控制电阻箱两端电压一定;
(2)小桦认真思考后发现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错误,并采取了正确的实验操作,你认为小桦每次改变电阻后应该采取的正确操作是:调节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使电压表示数不变;
(3)正确操作实验后,小桦将得到的实验数据记录在表2中,请分析表2中的数据,归纳出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当电压一定时,I=$\frac{6V}{R}$.
电阻R/Ω51015202530
电流I/A1.200.600.400.300.240.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4.车灯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12V,通过的电流是0.5A,则车灯的电功率为6W.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3.关于电流、电流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负电荷的移动形成电流
B.在电源外部,电流从电源的负极流向正极
C.物理学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D.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与自由电子的移动方向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2.某公园欲建造水上浮桥采购了一批浮筒,其规格如图:

根据以上信息分析:g=10N/kg
(1)产品规格说明上的“承载力”模糊不清,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承载力大约为每平方米多少千克?
(2)质量为60kg的游人在浮筒上行走,试估计他对浮筒的压强大约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1.学生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发现在使用幻灯机时,同一物体所成像的高度会随调节情况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小陆由此猜想:不同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不同位置处,所成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为了解决此问题,他在实验室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并调节好实验装置,在光具座上固定焦距为f1的凸透镜,取不同高度的物体分别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与像在光屏上的高度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换用焦距为f2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已知f1<f2
表一
实验
序号
物距
(厘米)
像距
(厘米)
物高
(厘米)
像高
(厘米)
像高/物高
11418.756.71.34
21418.7810.71.34
312245102
412248162
表二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2或3与4或7与8等数据中的物距、物高及像高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和像距相同时,像高随物高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6或3与7或4与8,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与物高均相同时,像高随焦距的增大而增大.
(3)为了进一步研究像的高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小陆同学计算了像高与物高的比值后记录在表一、表二的最后一列,并由此得出了结论:
(a)综合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同一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相同;
(b)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不同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物距相同时,像高与物高的比值不同,透镜焦距越大,像高与物高的比值越大.
(4)学生在分析实验序号8最后二列数据时,发现有错误,于是他修改了数据,如表二所示,请问:他的做法是错误(选填“错误”或“正确”),理由是:实验中应实事求是地记录数据,如果观察到数据错误,需重新实验获取数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0.如图所示,蜡烛的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这个像一定是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这三种光学仪器正常使用时,与上述成像情况一致的光学仪器是照相机.如果在实验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中间的透镜,要使光屏上再次出现一个明亮清晰的像,则应向左移动凸透镜(选填“左”或“右”),则此时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如图所示,空杯底部放一枚分币,移动杯子使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眼睛和杯子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子里倒水,将会看到硬币的虚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于光在水面发生了光的折射现象所形成的,随着杯中水面的不断上升,硬币的像将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当光在空气和透明物质的界面上发生折射时,若入射光线跟界面的夹角是50°,折射光线与界面的夹角是40°,则折射角是50°,折射光线是在空气(选填“空气”或“透明介质”)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下列情景中,描述不合理的是(  )
A.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3×105千米/秒
B.正常人1分钟脉搏跳动约75次
C.学生从底楼走上5楼的时间约15秒
D.学校旗杆的高度约70米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