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0748  180756  180762  180766  180772  180774  180778  180784  180786  180792  180798  180802  180804  180808  180814  180816  180822  180826  180828  180832  180834  180838  180840  180842  180843  180844  180846  180847  180848  180850  180852  180856  180858  180862  180864  180868  180874  180876  180882  180886  180888  180892  180898  180904  180906  180912  180916  180918  180924  180928  180934  180942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中国科技馆中有关于冰箱材料的保温性能的对比实验:有三个温度相同且高于室温的恒温热源,分别被三个保温箱包裹.这三个保温箱的形状、结构相同,但由不同材料组成.经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外面包裹材料的温度,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聚氨酯发泡材料、发泡PE、三元乙丙橡胶三种材料,三元乙丙橡胶材料的保温性能最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小丽同学研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的关系,下表是她在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请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归纳出这种物质的质量m和体积V的关系:m=2.7g/cm3×V.
m/g275481108135162
V/cm310203040506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某物体从A点出发,它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物体运动20s,距离A点24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0.实验桌上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还提供了一把刻度尺和相同大小的中国象棋棋子18个,9个为红色,9个为绿色.小军计划用这些器材探究“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距的关系”.小军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两个叠放的红棋子作为物体放在平面镜前面的白纸上,在平面镜后面改变两个叠放的绿棋子的位置,使得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均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②改变物体的大小(叠放的红棋子个数),在平面镜后面改变叠放的绿棋子的个数,使得绿棋子与物体的像完全重合,并记录实验数据.
③仿照步骤②,再做四次实验.
请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小军实际探究的问题不是他计划探究的问题.(选填“是”或“不是”)
(2)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中的自变量是物体到镜面距离;
(3)根据以上实验步骤可知,小军实际探究的是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大小的关系;
(4)针对小军计划探究的问题,在实验步骤②中,应改变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小新同学想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表面空气流速的关系.他找来两个相同的水杯,分别倒入同样多的水,把一杯水放在窗台上,另一杯水放入冰箱冷藏室里.经过两天时间,比较两个杯子中水的多少.他这样做不能(选填“能”或“不能”)研究水的蒸发快慢与表面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主要原因是没有控制水的温度相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小彤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线处.
(1)小彤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小彤将蜡烛置于0刻度线处,如图所示.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小彤应将光屏向左移动(选填“左”或“右”).小彤将光屏移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呈现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实像(选填“实”或“虚”).

(3)小彤将点燃的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35cm刻线处,移动光屏可以再次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一实验现象可以说明幻灯机的成像特点(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强做“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的实验.在实验中持续给该物质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
时间/min012345678910111213
温度/℃7678808080808080808081828384
(1)这种物质属于晶体;(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当温度为77℃时,它处于固态;(选填“固”、“液”或“固、液混合”)
(3)这种物质的熔点是8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6.小明为了测量液体A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线处.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如图甲所示.为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端移动.
(2)将液体A倒入量筒中,如图乙所示,则量筒中液体A的体积为60cm3
(3)将量筒中的液体A全部倒入空烧杯中,把烧杯放在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当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时,天平横梁再次水平平衡,则烧杯和液体A的总质量为152g.
(4)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0g,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请计算液体A的密度为1.2×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烧杯中的水正在沸腾,温度计的示数如图1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99℃;图2(甲)(乙)所示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图甲是水沸腾时的情况.老师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小纸锅.将实验中的烧杯换成小纸锅,纸锅里装些水,放到火上加热.过一会水就会沸腾,而纸锅不会燃烧.这主要是因为水沸腾时吸热,水的温度将不变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使纸锅的温度不能达到纸的燃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在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中,采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斜面长1.2m,用来计时的秒表每格表示1s.小车沿斜面从顶端滑到底端,秒表指针如图(指针转动未超过一周).小车经过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从顶端到达底端所用时间是5s,小车的平均速度为24cm/s.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