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1425  181433  181439  181443  181449  181451  181455  181461  181463  181469  181475  181479  181481  181485  181491  181493  181499  181503  181505  181509  181511  181515  181517  181519  181520  181521  181523  181524  181525  181527  181529  181533  181535  181539  181541  181545  181551  181553  181559  181563  181565  181569  181575  181581  181583  181589  181593  181595  181601  181605  181611  181619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4000N的箱子,箱子的底面积为4m2.现用起重机把箱子吊到3m高的位置,所用时间为10s,起重臂下的钢丝绳是绕在一个动滑轮上的,如图所示.钢丝绳上的拉力为2500N.试求:
(1)起重机起吊前,箱子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2)起重机起吊该箱子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钢丝绳上拉力的做的功和功率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家庭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铭牌上均标有“220V 100W”的电视机正常工作1小时,消耗电能0.1 J.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8.《吕氏春秋•自知》中记载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后来常用该成语来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阻止声音的产生,又没有阻止声音的传播,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7.如图所示的水平地面上,一个底面积为0.16m2、质量是400千克的物体,在2000N的水平推力作用下,8s内匀速前进了10m,求:
(1)物体前进的速度是多大?
(2)推力在这8s内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3)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多大?
(4)物体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①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②可能跟物体的重力有关
③可能跟物体的体积有关
④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有关
⑤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敏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实验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说明铁块受的浮力变大;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不变.(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这一次实验可验证上述猜想④是正确的,猜想①是不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序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5.现代卫星通信是通过微波实现的,微波是一种电磁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4.在新农村建设中很多楼房顶上装有太阳能热水器,如下图所示的是一种电能辅助式太阳能热水器,晴天时所有的真空镀膜管能够接收的太阳能是:每小时能将2.1×
106J的太阳能转化为水的内能,电热管上标有“220V  1500W”.
(1)晴天时用太阳能加热,一天以10h计算,可以将100kg,初温为20℃的水加热到多高的温度?[水的比热容c=4.2×103J/(kg•℃)]
(2)阴雨天时用电加热,如果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水的内能,热水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将上述同样质量的初温相同的水加热到同样的温度需要多长的时间?
(3)请你说说利用太阳能有什么优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3.如图1所示是某实验小组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实验中设计的电路图,所用小灯泡标有“2.5V”字样,电源电压为6V.

(1)该实验的原理是I=$\frac{U}{R}$.
(2)该组同学连接好电路的最后一根导线时,小灯泡立刻发出微弱的光亮.导致上述现象的不规范操作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
(3)若某次测量时电压表的示数为2V,电流表的示数如图2所示,则此时灯泡的电阻为10Ω.接着用这个电路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滑片应向左(选填“左”或“右”)移动.
(4)该组同学分别记录三组电压和电流值,通过计算发现灯丝电阻是不同的,他们还了解到其他组同学也得到类似的结果.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灯丝的电阻受温度的影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2.下表是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实验时的一些处理方法,请你把他这些操作中运用到的物理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实际操作物理方法
1在“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中,小明依据密封的玻璃
罩里空气逐渐抽去时,看见玻璃罩里电铃在振动,但声
音逐渐减小的现象,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方法)
2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一个细线悬挂
的乒乓球触碰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
转换法(或放大法)
3在描述光的传播时,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
传播路径和方向.
模型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表:
入射角10°20°30°40°41.2°41.8°42°
折射角15.2°30.9°48.6°74.6°81°90°/
反射能量5%7%26%43%77%84%100%100%
表中数据说明:
(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当入射角达到41.8°时,反射能量达到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
(2)根据上述现象和规律,当一束光从空容器的底部斜向上射向器壁时,光斑落在右侧器壁上的A点,如图23所示.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右侧器壁上的光斑有可能仍在A点         
B.右侧器壁上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光斑
C.右侧器壁上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光斑,且有一个光斑一定在A点的上面
D.右侧器壁上若只有一个光斑,则光斑一定在A点的下面.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