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3374  183382  183388  183392  183398  183400  183404  183410  183412  183418  183424  183428  183430  183434  183440  183442  183448  183452  183454  183458  183460  183464  183466  183468  183469  183470  183472  183473  183474  183476  183478  183482  183484  183488  183490  183494  183500  183502  183508  183512  183514  183518  183524  183530  183532  183538  183542  183544  183550  183554  183560  183568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7.如图所示电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断开S,通过L1的电流比L2B.断开S,通过L1与L2的电流一样大
C.闭合S,L1和L2都会亮D.闭合S,L2会更亮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6.取一张轻薄小纸片,沿对角线向下折一个角度顶在针尖上,手掌在纸片上方迅速上移,原来静止的纸片旋转起来.手拿开,纸片又逐渐静止下来(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针尖顶着的纸片静止时,纸片只受到重力的作用
B.静止的纸片旋转起来时,纸片只受到空气推力的作用
C.手拿开后纸片没有立即停止旋转,是因为纸片有惯性
D.手拿开后纸片逐渐静止下来,是因为纸片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5.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任何位置开始下滑
B.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D.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4.下列对各光学现象的相应解释或描述,正确的是(  )
A.
影子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蜡烛远离平面镜时,蜡烛的像变小
C.
插在水中的铅笔“折断”了,是因为光的折射
D.
只将F板绕ON向后转动,还能在F板上看到反射光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3.(1)晾衣服的时候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
(2)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3)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电动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4)守门员扑住射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2.如图所示,将分别装有热水和冰水的甲、乙两只玻璃杯,在室内放置一段时间,两杯壁都会出现小水珠,其中在内壁出现水珠的是甲杯,乙杯中冰在熔化过程中受到的浮力将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将乒乓球放置于吹风机出风口的正上方,球会悬在空中,若将乒乓球稍微右移,放手后乒乓球将会(  )
A.停在右边B.回到正上方C.往下掉落D.往右移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选择题

20.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  )
A.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D.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9.如图是利用铁架台,带有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细线,数量足够且每个重力均为1N的钩码等实验器材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左端较低,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右(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A点悬挂三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在B点悬挂2个钩码;取走悬挂在B点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下拉,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为1N;若弹簧测力计仍在C点,改变拉力的方向,斜向右下方(如图虚线方向)拉弹簧测力计,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大于(选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兰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白纸上竖直放置一块薄平板玻璃,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再另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成像处,如图所示.
(1)蜡烛B要与蜡烛A完全相同,这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实验时,他应该在玻璃板前(选填“前”或“后”)观察蜡烛的像,所成的像是虚(选填“虚”或“实”)像.
(3)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蜡烛A的像不变(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