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习题
 0  183639  183647  183653  183657  183663  183665  183669  183675  183677  183683  183689  183693  183695  183699  183705  183707  183713  183717  183719  183723  183725  183729  183731  183733  183734  183735  183737  183738  183739  183741  183743  183747  183749  183753  183755  183759  183765  183767  183773  183777  183779  183783  183789  183795  183797  183803  183807  183809  183815  183819  183825  183833  235360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8.(1)画出杠杆在如图1所示位置平衡时的最小拉力F示意图以及F的力臂.
(2)一束光射向一块玻璃砖,如图2所示,画出这束光进入玻璃和离开玻璃后的径迹(注意标出法线).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7.小惠为了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则量筒中待测液体A的体积为30cm3
(2)实验中测得所用空烧杯的质量为86g;
(3)将量筒中的待测液体全部倒入空烧杯中,将装有待测液体的烧杯放在已调节好的天平的左盘中,指针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此时无论怎样增减砝码,横梁均不平衡,接下来她应该用镊子缓慢向右移动游码.
(4)根据图丙和上述实验信息,待测液体的密度为1.2×103kg/m3
(5)这一实验中测得的液体密度与实际相比,你认为偏小(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原因是量筒中的液体向烧杯中倒时,量筒壁一定会沾有一部分液体,使烧杯中液体的质量变小.
(6)在物理实验中,一般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有的是通过多次测量寻找规律,以下实验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①④.
①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②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④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6.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世界上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我国宋代学者沈括.“郑和七下西洋”是我国古代航海史上的一项伟大壮举,这一伟大壮举的实现得力于指南针的发明.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5.如图1示,质量为80kg的人利用滑轮运送某种建筑材料到约15m高的六楼,已知每包材料重为500N,取g=10N/kg,则
(1)该人匀速拉起一包材料上升时,他对地面的压强为多大?设他每只脚与地面接触的面积为250cm2
(2)如果改用图2所示的滑轮组来取代定滑轮,该人用700N的拉力时,每次最多只能提升4包这种建筑材料,这种情况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大?
(3)如果用电动机代替人来拉滑轮组,每次提升的数量也为4包,货物上升的速度为0.2m/s,则电动机的功率至少为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4.物理学中常用磁感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用磁感应强度(用字母B表示)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它的国际单位是特斯拉(符号是T),磁感应强度B越大表明磁场越强;B=0表明没有磁场.有一种电阻,它的大小随磁场强弱的变化而变化,这种电阻叫做磁敏电阻,图1所示是某磁敏电阻R的阻值随磁感应强度B变化的图象.为了研究某磁敏电阻R的性质,小刚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请解答下列问题:

【进行实验】
(1)当S1断开,S2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此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03A.
(2)只闭合S1,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S极;闭合S1和S2,移动两个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当电流表示数为0.04A时,电压表的示数为6V,由图象可得,此时该磁敏电阻所在位置的磁感应强度为0.3T.
【分析与结论】
(3)实验中小刚将电路中电源的正负极对调,发现乙电路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不变,这表明:该磁敏电阻的阻值与磁场的方向无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3.如图所示,边长为10cm的正方体木块用细线系住,木块上表面位于水面下40cm处.已知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则木块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为5×103Pa,细线对木块的拉力为4 N.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12.将一个体积为2dm3,密度为0.5×103kg/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在水中静止时,它受到的浮力为10N,若将此物体投入密度为0.4×103kg/m3的足够多的液体中,物体静止时受到的浮力为8N.(g=10N/k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1.在探究“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探究过程如下,请回答:

(1)利用图1所示的甲,乙两套实验装置对冰、海波固体进行熔化实验,他们小组选择了乙套实验装置,因为乙装置的优点有:①固体受热均匀②减缓熔化速度,便于收集数据.
(2)实验中在观察冰、海波物体熔化时,将试管从热水中取出,它们不继续熔化了,将试管放入热水中,它们又继续熔化,此类现象说明晶体熔化时需要吸热.
(3)下表是某实验小组收集到的海波熔化的数据和现象:
时间/min024681012141618
温度/℃34384245484848485154
状态固态固液共存液态
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上面的坐标中绘出“温度-时间”的图象.
(4)通过探究可得,此类固体熔化过程的规律是: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针对实验探究的问题,你对探究过程还有什么补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解答题

10.小文的体重为600N,当他使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水中的体积为0.01m3的重物A时(重物始终未出水面),他对地面的压强为8.75×103Pa.已知小文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400cm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每个滑轮的重均为225N.求:
(1)提升重物A时小文对地面的压力.
(2)物体A的重力.
(3)在水中提升重物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重物A完全出水面后,以0.2m/s的速度匀速上升,小文拉绳的功率P.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来源: 题型:填空题

9.拦河大坝修成“上窄下宽”的形状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我国首台自主设计研发的载人深潜器“蛟龙号”在2012年6月27日进行了7000m级海试,最大下潜深度达7062m,此处海水产生的压强约为7.062×107Pa.(海水的密度取1.0×103kg/m3

查看答案和解析>>

同步练习册答案